湖北日报讯 图为:制作精美的长沙粽叶编。
  图为:精致的竹雕引得观众驻足观赏。
  图为:展示侗锦织造技艺。
  图为:贵溪錾铜雕刻。
  图为:具有荆楚特色的铅锡刻镂技艺。
  图为:安徽歙砚。
  图为:观众现场体验大桥雕花。
  图为:漂亮的婺源纸伞。
  图为:南昌瓷板画。
  图为:滩头木板年画。
  图为:徽州竹雕。
  图为:色彩斑斓的阳新布贴。
  文/记者别鸣 见习记者李世杰 图/记者陈迹
  湘赣鄂皖四省同饮一江水,洞庭湖、鄱阳湖两湖泽南北,湖湘文化、赣鄱文化、徽文化和荆楚文化交相辉映。
  四省首次联手举办非遗联展,荟萃传统精品,云集民间高手,展示精彩绝技,唤醒民族记忆。 5月23日—6月2日,在省美术馆,展示了200多个非遗项目和非遗保护现状,数百件非遗精品实物供参观欣赏,四省40多位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的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现场献艺。
  高山流水聚知音
  湘赣鄂皖四省山水相依、人缘相亲、文脉相通、文化相融,使得四省的非遗文化在一些方面表现出相似性,却又各有精彩。
  汉绣与湘绣喜相逢,孝感雕花剪纸遇上了阜阳剪纸,徽汉合流催生国粹京剧,黄梅调、花鼓戏散发着泥土芬芳;徽派建筑与土家吊脚楼相映成趣,湘剪纸与年画雅俗共赏,傩面与漆器传递着古老的信息……
  更有安徽和江西两地,同台展示歙砚制作技艺歙砚因产于歙州(今安徽歙县)而得名,以婺源(古属歙州,今属江西)龙尾山下溪涧中的石材所制最优。
  不少展台前,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都被热情的人群围拢,人们在啧啧称奇的同时,也被不同技艺所蕴含的当地风土人情深深吸引。
  “长江中游四省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楚式漆器、雕花剪纸展现的是荆楚大地的精彩绝伦;苗画、湘绣、布袋人偶让人领略到湖湘风情;置身于景德镇瓷器、徽州文脉的宣纸、徽墨,千年雅韵扑面而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三楼遥相望,黄山、庐山、衡山、武当山四山相呼应。
  非遗项目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其历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传承,仍然基本保持了最初的面貌。每一项非遗技艺背后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湖南馆的滩头木版年画展台前,钟建桐正在展示刷印技艺:用刷子将画版上小心地刷上一层墨,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画版之上,然后用毛刷在纸上徐徐刷过,纸张揭开之后,一幅活灵活现的“老鼠娶亲”图便出现在大家面前。钟建桐的父母,均为滩头木版年画的国家级传承人,世代传承已有数百年历史,并遵守传子不传女祖训。钟建桐的父亲去世后,年过八旬的母亲高腊梅便一个人苦苦坚守着技艺。在各方力量的积极促动下,钟建桐和哥哥于2007年正式拜母亲为师,成为母亲的关门弟子。
  “经过几年学习,现在我掌握了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也体会到了父母多年坚守的良苦用心。”钟建桐介绍,这次来到武汉,所带名片不到一上午就发完,上百张宣传样品也被热情的观众抢购。“我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一定把木版年画传承下去。”
  湘西竹编技艺传承人徐克双,7岁开始学习竹编技艺。他编的竹花篮吸引了大量观众参观、购买。他说:“我来参加展览,就是想让大家多了解我们的文化,对它感兴趣,一起来保护它。”
  比拼的不仅是人气
  在江西馆的乐安蛋雕展台,自称“爱捣蛋的人”的邹兆庆用一支刻刀在光洁的蛋壳上创作。旁边堆着已完成的作品,有气势磅礴的山水,也有立体感十足的人物肖像,让人爱不释手。邹兆庆说:“一个一百元的价格,算起来真的不贵,事实上刻一个比较简单的图案,也需要一两个小时。”
  邹兆庆表示,非遗技艺的与众不同就在于作品的唯一性。“你让我用两个鸡蛋雕一样的图案,绝对不可能完全相同。在雕刻的过程中,包含了艺人的创作和思考在里面,这和模式化的工业产品是不同的。”
  长沙棕叶编传承人王文定也有同感:“有人问我,我的作品就是用普通棕树叶做的,为什么要卖那么贵?这些作品是我上世纪90年代做的,因为棕树叶晾晒过程要花上几个月时间,后期制作要保证产品纹路和粗细的规格,更是耗费时日。”她介绍,展台上一个普通书本大小的孔雀,要花上五六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在湖北馆的来凤漆筷展台,传承人吴雪峰正在热情地向几名观众介绍来凤漆筷的历史。目前已经有一个专门的文化创意团队来为他的漆筷生产出谋划策,团队成员均为对土家族文化有着深入研究的民俗专家。吴雪峰的漆筷生产已获得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市场关注度不断提升。
  逐梦中三角的担当
  文化需要创新、交流和合作。文化在区域间形成互动和互补,就会更具生机和活力。
  四省非遗联展是依照此前签订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文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行的一次中部地区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活动,对四省非遗文化保护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省文化厅厅长雷文洁提出:“四省非遗联展的举办,是四省文化部门贯彻落实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精神,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共同担当,是四省文化工作者提升文化软实力、共推长江中游城市群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四省非遗人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在发展中共进、共担、共赢的良好开端。”
  湖南省文化厅厅长朱建纲说:“非遗传承人对于传统技艺艰难甚至痛苦地坚守,令人尊敬。文化主管部门要有担当和激情,此次非遗联展将充分利用各省文化资源,逐梦中三角,打造中国第四极。”
  江西省文化厅副厅长王晓庆认为:“四省非遗联展是文化保护工作的一个创举,更是一件盛事。通过现场的生动展示,非遗技艺可以活生生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从而唤起更多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关注。”
  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唐跃表示:“非遗联展为四省非遗保护工作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这对于提升参展省份的非遗保护水平意义重大,也必将推动各省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教育和创新。”
  编者配诗
  千载一衣带水居,江城四省展非遗。
  墨滴歙砚留香久,堪画新烧赣州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