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法国戛纳5月24日电(记者韦巍 李明 梁霓霓)24日,第66届戛纳电影节在主竞赛单元展映美国影片《卑贱人生》和法德合拍片《马贩子科尔哈斯》。前一部影片回到上世纪20年代初去揭露和反思美国移民文化,后一部则追溯到16世纪去描绘一位“骑士”悲壮的反叛精神。

当天,影片《针》获得了电影节为表扬年轻导演而设的电影基金会一等奖。

反思移民文化

《卑贱人生》的故事围绕一位波兰移民女子在美国的悲惨生活展开。为了给患肺结核的妹妹购买药品和食物,她被迫走上卖身之路,被皮条客所控制。随着皮条客堂兄的到来,三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该片由美国导演詹姆斯·格雷执导。出生在移民家庭的格雷表示,影片虽然不是一部“自传式”影片,但投注了他大量的个人感情。在编剧过程中,格雷参考了许多家族以及亲友的历史掌故,在拍摄中也不怕麻烦,坚持让剧组乘船到曾经的移民抵达美国集合地埃利斯岛实地拍摄,力求呈现原汁原味的移民故事。

格雷同时表示,自己非常支持移民,“移民能丰富社会,为文化带来生机、灵活性和活力”。作为戛纳的常客,格雷此前执导的《家族情仇》《我们拥有夜晚》和《两个情人》都曾入围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著名法国演员玛丽昂·歌迪亚在片中饰演了被迫沦入风尘的女主角。格雷说,尽管自己此前没有看过歌迪亚出演的任何电影,但这个剧本却是为她“量身订制”的。格雷对于歌迪亚在剧中的演出赞赏有加。

为演好角色,歌迪亚也做足了准备。她对媒体表示,为说好影片中的大段波兰语台词,她专门在电影开拍前抽出时间学习,还买来各种资料,模仿波兰人的英语发音,希望做到惟妙惟肖。

歌迪亚的努力得到了肯定。有影评人撰文指出,歌迪亚在片中克制而富有表现力的演出,展现出角色特质。片中的一些特写镜头,让人想起老牌影星葛丽泰·嘉宝。

多个影评网站预测,这部影片不会空手而回。

感受反叛精神

《马贩子科尔哈斯》改编自德国作家冯克莱斯特的同名小说,通过一个马贩子在遭遇不公后使用暴力复仇的悲剧,展现了16世纪欧洲的社会全貌。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德语文学中不朽名作,导演帕利埃在改编时将背景搬至法国西南部地区。

影片由去年在戛纳捧得最佳男演员奖的丹麦演员马斯·米克尔森饰演。帕利埃说,米克尔森的表达“既强烈又细腻”,保留了角色本身的复杂性,他同时希望观众能“通过这个角色来体会克莱斯特的反叛精神”。

《马贩子科尔哈斯》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帕利埃在接受法国《解放报》采访时说,他自己都无法阐述自己的电影,因为这是纯粹的电影产物,难以用语言表达。

该片获得的评价并不高。《好莱坞报道》认为,这是“一部风格过时的罗宾汉式的影片,自以为是的叙事方法超过了动作与悬念,虽然在镜头和外景上不错,但是也无法证明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古装大片”。

鼓励年轻导演

当天,电影节短片和电影基金会评审团公布了旨在表彰全球年轻导演作品的电影基金会获奖名单,芝加哥艺术学院学生阿娜希塔拍摄的《针》获一等奖。

阿娜希塔现年24岁,毕业于伊朗德黑兰艺术大学,后进入芝加哥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她曾师从伊朗著名导演基亚罗斯塔米,主要拍摄儿童题材影片。

来自比利时的大学生萨拉·赫特拍摄的《等待解冻》获二等奖,罗马尼亚大学生图多尔·居尔久执导的《在鱼缸里》和捷克学生马图什·维扎尔拍摄的《大熊猫》同获三等奖。

根据规定,一等奖获得者除得到1.5万美元奖金外,未来拍摄的长片还可直接入围戛纳电影节展映;二、三等奖的获得者则分别赢得11250美元和7500美元奖金。

戛纳电影节自1998年起设立电影基金会单元,到今年已是第16届。此次电影节共收到来自全球277所影视学校的1550名学生的作品,最终有14部剧情短片和4部动画片入围参赛。本届评审团主席由新西兰导演简·坎皮恩担任。

(原标题:戛纳第十日:移民文化和骑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