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邓红阳 赵红旗 通讯员潘正军 在河南省巩义市街头,李某家的秘制卤肉味美、耐嚼,再加上低廉的价格,颇受消费者的欢迎。然而,记者近日从巩义市人民检察院得到证实,李某家的秘制卤肉里含有大量的工业亚硝酸钠,李某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批准逮捕。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李某在卤肉加工过程中使用工业亚硝酸钠、工业色素。公安机关在现场提取的卤肉,经技术部门检验,亚硝酸钠超标,不符合熟肉制品卫生标准的规定。
  李某供述说,一年大约加工卤肉3.5万斤左右,大多销往小饭店、小酒馆。
见钱眼开
小作坊制售“山寨”饮水机

  本报讯 记者阮占江 通讯员黄浩 何敬忠 湖南省宁远县公安局近日捣毁一制售假冒饮水机的“黑”窝点,当场抓获嫌疑人两名,查获假冒饮水机成品91台、半成品76台以及组装工具4套、配件1000余套、假冒商标标识890余份。
  经查,犯罪嫌疑人赵某曾从事水电安装、取暖器生意,因行业竞争激烈,便转向生产饮水机行业。今年3月,赵某在县城十里铺工业园租了一个废弃厂房作为住房和生产作坊,与其妻范某在未办理工商执照的情况下,筹备生产饮水机。截至目前,赵某夫妇已生产、销售假冒饮水机500余台,非法牟利8万余元。
保卫餐桌
渝打掉10个硫黄笋作坊

  本报讯 记者徐伟 重庆武隆警方近日查处12起生产有毒、有害食品案,打掉生产加工硫黄笋“黑作坊”10个,收缴有毒“硫黄笋”4.88吨,抓获嫌疑人15名。
  经查,在武隆县黄莺乡、白马镇车盘村、赵家乡等高山盛产竹笋地区,一些“黑心”商贩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采用工业硫黄熏蒸或用焦亚硫酸钠泡制的方法,将鲜笋制作成硫黄笋。经检验,“黑作坊”生产的“硫黄笋”内含有大量二氧化硫成分,二氧化硫含量超过正常标准10倍左右。
非法牟利
销售假种子损农民利益

  本报讯 通讯员杜锐钢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公安局近日捣毁制售假冒品牌葵花种子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查扣近1吨假冒品牌葵花种子。
  经查,2012年9月,王某和张某合伙从甘肃省酒泉市一种子经销商处以54万元的价格购进了3吨散装葵花种子。之后,王某联系到一河南籍女子,以7.7万元的价格购买假冒品牌葵花种子包装袋共1.5万条,王某和张某将购进的散装种子分别装进包装袋内封口,销售给其他种子经销商和周边农民。从2009年至2013年,王某非法经营数额达1027万余元,受害农户达1300多户。

(原标题:无视法律卤肉中添加工业亚硝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