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活时嘴边习惯叼着一支烟

因为这样“多少能去除些垃圾的臭味”

早报记者 徐笛

这是刘万福在淞南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做环卫工的第四年了。十多年前从安徽颍上到上海,做过蔬果生意,为洗衣厂打过工,娶了上海本地人为妻,生了两个儿子,还养了两条狗。

凌晨4点,一弯新月还悬在空中,按往常一样,刘万福被闹钟叫醒。梳洗完毕,穿上浅蓝色的环卫制服,带上小檐帽,刘万福一手拿着妻子给他准备的一壶凉白开,一手挎着装着手套和雨披的紫色袋子,在妻子的目送下,离开了家门。

4点25分,刘万福骑上楼下的黑色电瓶车,5分钟后到达了车队。办公楼底层的小黑板上,写着公司对高温慰问工作的安排。班长小高针对高温天叮嘱了组员注意事项,4点50分,一组三人上了一辆蓝色的压缩车,开始了早班忙碌的工作。

搭班的三人各有分工,刘万福负责吊桶,小高负责保洁,外加一名司机。两分钟后,压缩车来到了第一个垃圾收集点,刘万福跳下车,一手一个用力地拖着垃圾桶勾上压缩车的边沿,启动按钮后,压缩车自动升起满满的垃圾桶,倒转把垃圾卷入车里。车上备着一根木棍,刘万福用木棍将与塑料桶粘连的垃圾全部清理出来,再与同事一起拿扫帚、铁铲把散落在桶外的垃圾扔进车里。整个过程只花了短短2分钟。

负责吊桶的刘万福坐在最靠窗,是一车三人中工作量最大的。他手脚麻利,进出小区时总会先下车,小跑前行,挥着手引着司机倒车开进弄堂。每个工作日,刘万福和同事一般要载满三趟车,共约15吨的垃圾,而装满一趟车就需要140个塑料垃圾桶的倾倒。

第一车的任务在5点36分已经完成,七个收集点包括了五个小区、一个菜市场以及附近的公安边防总队训练基地。刚又结束一个小区清运的刘万福有点气喘,上衣已经完全湿透。5点44分,刘万福在去蕴藻浜垃圾中转站的路上领到了一瓶盐汽水。

对于刘万福来说,上车就是休息时间,脱了污脏的手套,对着风口吹吹冷气,还能歇口气喝口水。7点多,晒在体表的阳光已有灼热感,刘万福的工作衫被捂干后又已经被汗水浸湿,脚上的迷彩军用帆布鞋也已蒙上厚厚的一层灰。第二车做的上钢一厂有50多个点,不同于小区的集中,140多个垃圾桶零星分布在偌大的厂区内,虽然垃圾的量不多,但一圈兜下来也要近2个小时。

重复着枯燥的动作,工作状态中的刘万福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戴着手套,嘴边习惯叼着一支烟。烈日炎炎,压缩车内的垃圾不断被翻搅挤压,每次打开,加速发酵的馊腥气扑面而来,污水也时常从缝隙溅出,洒在衣服上。刘万福解释,平时烟瘾也没多大,只是干活时点根烟多少能去除些臭味,感觉好受一点。

8点30分,早餐时间到了。公司的早餐福利已经推行了三年,以前为了赶时间做活,很多工人都不吃早饭,时间虽然省了出来,但空落落的肠胃却难以支撑高温工作。热浪蒸腾时能定点吃上一份7元标准的早餐,刘万福很开心。

来到干净卫生的定点餐厅,洗手擦脸后,刘万福要了一份白粥和二两锅贴,盛了一勺辣椒酱,刘万福坐下快速解决盘中餐。“我们很抓紧时间,就希望赶在高温来临之前全部做完。”

9点09分,又在路上的慰问点领了一根冰棍,刘万福开始了最后一车的清运。热辣的日头使得豆大的汗珠冒上了他黝黑的脸,衣服上也浮起一层白乎乎的盐渍,在老式小区,刘万福都是跟车跑,清理完淞南九村的10个收集点,他起码跑了有1000多米。

压缩车10点20分回到了公司停车场,用喷头冲洗着车上残留的污渍后,刘万福就基本结束了一天的任务。“有些人不愿意做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嫌脏,时间长也习惯了。”

心声

刘万福:

扔垃圾别半途而废

1.有时候我们在小区的垃圾收集站里正在清理,遇到来倒垃圾的居民,会碰上直接扔地上,不往桶里扔的情况。希望居民们扔垃圾时还是尽量文明地往垃圾桶里倒,最好不要散落在地上,这样会增加保洁员的工作量。

2. 因为建筑垃圾中有些砖块类的硬物会损坏压缩车,希望居民把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