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币有多脏?

人民币平均含菌量17.8万个,在亚洲众多币种中“鹤立鸡群”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显示,每张人民币平均含菌量17.8万个,5角、1元、1角面额的纸币,每张附带的菌数更高达1800万个,在亚洲众多币种中“鹤立鸡群”。人民币在流通过程中接触人员众多,层次复杂,已成为致病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广州和重庆的人民币要比北京的脏

钱币的带菌数与地区气候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细菌的生存条件。广州和重庆的人民币要比北京的脏很多,这与广州重庆地处南方常年高温湿热,而北京较干燥寒冷有关。

即使同一地区的同一种钱币,季节不同其表面的细菌总数也有一定的差异。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因为夏季高温湿热易于细菌存活,并且人体汗液油脂分泌旺盛,容易附着细菌污垢,在接触钱币的时候造成交叉污染。随着气温的降低,钱币上附着细菌总数呈下降趋势。

钞票面值越大细菌数越少,1元纸币相对最脏

北京化工大学对北京市人民币污染状况调查发现,不同的钱币上细菌数差异很大。一张1元纸币最干净的有2600个细菌,最脏的细菌数为180万个,呈“良莠不齐”状。而10元纸币整体要比1元携带的细菌数少,因为钞票面值越大流通机会越少,沾染细菌数也较少。

2.人民币上的常见细菌

健康专家对钱币上的细菌做了详细的检测,结果显示,由于反复使用,多数钱币都会受到细菌污染,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是钱币上最常见的细菌。

大肠杆菌是钱币上的主要细菌,多来自粪便

大肠杆菌

钱币上最主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本是人体肠道内一种常见的细菌。正常情况下,多数大肠杆菌与人体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肠道长期缺乏刺激等特殊情况下,大肠杆菌才会致病,移居到肠道以外的地方,例如胆囊、尿道、膀胱、阑尾等地,造成相应部位的感染。钱币上的大肠杆菌多来自粪便,会随着钱币的流通进行繁衍和传播,造成致病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源广泛,致病性较强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钱币上的另一类重要菌类。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检测到。钱币流通性强,与环境接触广泛,沾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能性极大。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是致病力较强的一种细菌,它能通过创口感染,引起化脓和毛囊炎,肺和血液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脓毒症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存能力极强,在80℃下加热30分钟才会死亡。但是极少有人用这种方式来处理钱币,这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绿脓杆菌致病性较弱但抗药性强,来源于痰液

绿脓杆菌

人吐出的痰液里往往含有绿脓杆菌,这些痰液一旦沾到钱币上,绿脓杆菌就很容易通过钱币的流通进行传播。绿脓杆菌是一种致病力较低但抗药性强的细菌。绿脓杆菌感染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和组织,常见于烧伤或创伤部位、中耳、角膜、尿道和呼吸道,也可引起心内膜炎、胃肠炎、脓胸甚至败血症。虽然绿脓杆菌致病性较弱,但抗药性很强,很难被杀灭,可长时间随钱币流通。

沙门氏菌主要来源于不卫生的食品

沙门氏菌

在不干净的食物中,往往含有沙门氏菌,人们在购买这些食品时,很容易将食品上的沙门氏菌沾到钱币上。沙门氏菌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致病沙门氏菌能引起人体肠胃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这种细菌在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很强,在钱币这种适宜环境中,沙门氏菌甚至能生存几个月。当人体抵抗力较弱时,致病沙门氏菌便会引发疾病。

庆幸的是,这些细菌多数为条件致病菌,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不会因这些细菌而发生疾病,只有在人体抵抗力弱时,这些细菌才会趁虚而入。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钱币的卫生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钞票处理中心,定期对人民币进行除臭、灭尘、灭菌处理,以提高人民币的清洁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要尽量保持钱币卫生,另一方面也要主要预防钱币细菌感染,养成良好的钱币使用习惯。(网易探索编辑 李小龙)

作者:李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