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互助社托起百姓“小康梦”—临夏市首个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透析

本报记者胡作政通讯员赵怀斌

农村村级微小企业融资难是农村经济发展乏力的主要因素。今年4月,临夏州在出台的《加快富民产业培育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中,重点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整合5亿元筹建1000个贫困村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帮助农村建立起互助资金平台,以破解农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经过近半年的发展,这一举措实施如何呢?近日,记者深入临夏市首个村级产业互助社,对村级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采访。

小资金大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补贴无法彻底改变农民的贫困处境,引导他们“自我造血”才是致富的根本。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4月初,临夏州委、州政府决定压缩“三公”经费,筹资5亿元在全州各村建设村级产业互助社,以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以及持续发展的能力,解决贫困农户资金短缺问题。

在临夏市广泛宣传动员中,广大农村一个个村级基层组织、一个个贫困群众、一个个企业认识到这是脱贫致富最好的途径,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临夏市在州村级产业发展互助总社的领导下,及时成立了临夏市分社,各镇成立了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委员会,镇财政所成立了管理站,各村成立了互助社,全力开展这项工作。

5月初,折桥镇苟家村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通过验收。按照州上制定的“政府+社员(贫困群众)+企业+其他”的模式,全村贫困群众每户注入1000元以上的标准,注入资金20多万元,有141户群众成了社员;跟进企业按照最少5万元、最多不超过50万元的标准,注入资金130万元;政府筹资注入50万元。折桥镇苟家村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共计拥有200多万元的互助资金。

就这样,短短一个月时间,临夏市产业发展互助社捷报频传,一个个互助社如雨后春笋般相继诞生。据临夏市村级产业发展互助分社负责人介绍:“现在临夏市符合建社的31个社都成立了互助社,实现了全覆盖。社员、本村富裕户、双联单位及干部、宗教场所总注资达2000多万元,待政府给每个互助社50万元注资后,注资将达到3400多万元,社均将达到109万元……”

互助社建好了,村两委班子有了发展产业、助农增收最有力的抓手,同时,也增加工作的压力。按照条例,注资企业和入社社员每年享受不低于3%的分红,社员借款收取6%的占用费。苟怀龙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200多万元发展资金,我们村委会可以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上大有作为。”

贫困群众的贴心银行

7月25日清晨,临夏市折桥镇苟家村支部书记、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理事长苟怀龙又早早来到村委会,他请来互助社社员苟仲波商量借款发展蔬菜产业的事。每天从早到晚苟怀龙都这样,用他自己的话说:“今年,筹建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很忙;建好了开始运转更忙,我们昼夜在想着如何给群众借款、帮助发展产业的事啊……”苟怀龙和苟仲波商量借款发展蔬菜产业的事成了,苟仲波将借到1万元,扩大温棚蔬菜种植,再购买一辆农用三轮车,来发展生产。

村级互助社重点解决项目村贫困户在增收中“无本”、“无力”、“无助”的难题。新入社的村民张成说:“我知道自己的本事,发不了大财,大心也没有想。但养几只羊、一两头牛育肥挣些钱的本事是有的,就是常常缺几千元钱,买不到架子羊(瘦羊)牛(瘦牛)。说句心里话,这互助社好像是专门为我们困难群众办的,所以我们大伙一商量,就入了社。”

村民资金互助组在“参互”农户内部开展资金互助,有效调节了农户资金余缺,提高了借款效率,加快了资金周转,解决了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服务不灵活、贷款难的问题,缓解了农户生产资金紧张问题,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

在注入资金中,苟家村民营企业家苟仲良带头注资49万元,对全村乃至全镇都带了个好头,他告诉人们:“多少年来,我总想为村里做些有意义的事,能帮助所有的乡亲们致富。当听到村上要成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我深深感到这是我们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回报社会、回报家乡最好的平台,因此我公司不但注入了资金,我还动员其他企业也注入资金……”

7月20日,社员王福才在互助社借到1万元的产业发展借款,拿出自家积攒的1万元准备养羊。他计划修建一座比较好的圈舍,购买15只羊,既育肥又繁殖。他告诉记者:“我知道要发放借款,就从青海民和县赶回来,2天多时间,从互助社借到了钱。现在全村人都关心我,都给我出主意想办法,我感到心里很踏实,我想一定要养好羊多赚钱,按时还款……”

抓好管理办好农民自己的银行

“当初,我们村班子感到压力很大,这么多的钱我们如何管理呢?但后来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就是说我们的资金管理是很安全的。”记者在临夏市折桥、枹罕、南龙镇采访时,村干部都这么说。记者了解到,临夏市各镇建立了管理站,正(或副)科级干部担任站长,站上分村建立总台账、明细账;社员借款要通过村互助社、理事长和镇管理站站长、会计审核同意后,银行直接把款打到社员的“一折通”上。

至于如何给群众借款,陈马村支部书记、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理事长王玉梅说:“我们村干部对每一个贫困户的情况的了解,就像自家一样熟悉,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我们也知道,所以借款时我们能把好关;再说,社员借的是互助社的钱,也就是大家的钱,所以人人关心他的发展,人人帮助他、监督他。但如何发放到社员手中,又要健康运行,这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临夏市已经有16个合作社开始运营,发放借款的社员有220多户,金额达250多万元,而且发展势头强劲,所以每个村干部在市、镇的领导下,工作是“五加二”“白加黑”,一心为群众发展产业谋划奔波。

临夏州委副书记戴超在深入临夏市检查指导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运行情况时说,互助社要充分发挥服务贫困群众的优势,及时进行产业发展指导和资金支持,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创新机制,探索建立“一天审批、一张表审批和一站式审批”的工作机制。要认真研究分析入社率情况和管委会、管理站、互助社在审批程序中存在的问题,使互助社建设任务、互助社企业文化建设、互助社各项制度的科学规范化走在全州前列,走出一条具有临夏市特色的互助社发展路子。

据了解,临夏州为了帮助其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和服务“三农”的激励机制,给予其税收方面的优惠减免,实行差异化的监管等。毕竟,发展壮大“村级互助社”,最终受益的将是“三农”。

作者:吕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