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惠灵顿9月29日电(记者刘洁秋 黄兴伟)2013年“世界可穿着艺术大赛”颁奖晚会27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举行。多名中国设计师在比赛中斩获奖项。

入围大赛的158件作品中,共有37件获奖。获奖作品中,18件由新西兰设计师创作,其余19件海外作品分别出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印度等地的年轻设计师之手。

“可穿着艺术”源于1987年的一次艺术画廊宣传活动。当时,该活动创始人、雕塑家苏齐·蒙克里夫为宣传家乡新西兰南岛城市纳尔逊的一所艺术画廊,突破性地将艺术作品从画廊墙壁上取下,穿在身上,并以生动的戏剧演出形式展示每一件作品,从此一种体验艺术与时尚的新方式诞生了。苏齐·蒙克里夫把它称为“可穿着艺术”,并由此萌发举办“世界可穿着艺术大赛”的念头。

由于此项赛事吸引的参赛者及观众数量逐年增加,大赛从纳尔逊移至首都惠灵顿,并于每年9月底至10月初定期举办。如今,该赛事每年吸引新西兰海内外观众超过4万名。

“世界可穿着艺术大赛”被誉为“对平淡无奇的一次彻底反叛”,参赛者们在设计独特的场景中,采用融合戏剧、音乐、灯光、建筑、舞蹈等多样化的编排手法通过T台秀展现作品,颠覆了艺术与时尚的传统观念,以其非凡的原创性博得世界的赞誉。

本届大赛“学生创新竞赛单元”的冠亚军分别由中国上海东华大学的两名学生夺得。来自中国香港的年轻设计师摘得“惠灵顿国际竞赛单元”冠军。来自中国香港和台湾的设计师还分获“前卫艺术竞赛单元”的亚军和季军。

本届“世界可穿着艺术大赛”最高奖由新西兰南岛城市克赖斯特彻奇的一对姐妹设计师塔蒂安娜·梅哈里和娜塔莎·梅哈里夺得。

塔蒂安娜和娜塔莎合作设计的服装作品《交换》以英国王室1840年与新西兰土著毛利人签署的新西兰建国文献《怀唐伊条约》为主题,用当代人的眼光来刻画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作品历时6个月完成,使用了陶瓷、钱币等材料进行装饰。这也是新西兰设计师在最近4年里首次夺得最高奖。

“世界可穿着艺术大赛”创始人苏齐·蒙克里夫女士说,《交换》是一件富有激情、名副其实的艺术作品,它感动了评委和现场观众,赢得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

(原标题:中国设计师在“世界可穿着艺术大赛”上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