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克曼:

第一个反应是“我的天”

人物

罗斯曼:

感觉有如灵魂出窍

出生:195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

现职:美国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

62岁的罗斯曼形容今次的得奖研究并非一朝一夕完成,而是经过常年累月的努力。他表示,开始研究的头几年,同事曾笑他是疯子,他更透露获奖研究早前失去研究经费资助,希望获得诺贝尔奖肯定后,能够重新获得经费。

现于母校耶鲁大学任职生物系系主任的罗斯曼表示,在深夜接到得奖通知时正在睡觉,形容那一刻感觉有如灵魂出窍。他对自己可能成为这一研究范畴的代言人表示欢迎,强调这一研究绝对有趣。

罗斯曼称,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机制的其中一个主要概念,是当蛋白在亚细胞水平运作,它们某种程度上会表现得如机器。他指尽管其研究最初备受同事质疑,但凭着“青春的嚣张气焰”、政府资助以及恩师兼1959年医学诺奖得主科恩伯格的启发,终于坚持下来。

苏克曼:

第一个反应是“我的天”

出生:1948年,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

现职: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任职

苏克曼可以说是另辟蹊径、最终闯出一片新天地的学者样板。他的得奖研究成果大部分基于一种用途最广、但也最不起眼的微生物—酵母菌。由于酵母菌的研究成果不保证能应用于人类身上,令他当年首个研究资助申请被驳回,但他坚持研究,结果有今天的成就。

苏克曼读大学时对DNA科学产生兴趣,毕业后到斯坦福大学跟随DNA复制范畴大师科恩伯格深造。不过科恩伯格实验室的竞争太大,于是转到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继续博士后研究,最初导师主攻哺乳动物细胞膜研究,但他认为这方面的工具太少,转而研究更易培植的酵母菌。

苏克曼表示,7日接到获奖电话的第一个反应是“我的天”。消息公布后他的电话响个不停,谈到得奖后计划,他表示“当电话不再响时,我会洗个澡,然后喝我的第2杯咖啡。”虽然得奖意义非凡,但他强调未来将继续低调做学问,也未想好如何运用大笔奖金。

苏德霍夫:

以为只是玩笑

出生:1955年,德国格丁根

现职: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现年57岁的苏德霍夫因在30年研究生涯中,一直致力解开“突触”之谜。突触是两个神经细胞之间的功能性接触区,是神经讯号以神经传送素方式在神经细胞间传输的关键通道,无数突触形成天文数字的沟通互动,从而产生人类各种活动、官感和记忆动作,研究神经讯号物质传递机制,正是他获奖原因。

苏德霍夫因7日接到诺奖委员会的电话时,正开车前往西班牙南部城市巴埃萨出席演讲。他笑言作为一名守法公民,第一时间是停车,然后才接电话,“坦白说,起初我也以为(得奖电话)只是个玩笑,因为我很多朋友都会耍这种恶作剧。”

苏德霍夫因原籍德国,1983年赴美留学,并取得公民身份。他现于美国斯坦福大学任教,上月刚获拉斯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