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舆论和谐程度反映并影响着社会和谐程度。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快,社会舆论对公众情绪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良好的舆论环境对舒缓社会情绪、减少社会冲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要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增强对新媒体的适应力和撑控力,减少和杜绝因舆论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冲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
  营造积极向上社会舆论氛围,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舆论引导工作要准确把握新媒体受众特点,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旗帜鲜明地宣传党和政府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保障改革发展和民生取得的业绩进步,宣传党和政府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取得的明显成效。要通过积极主动、及时有效的舆论引导工作,努力把社会情绪引入理智、平和、建设性的轨道,以此激发促进全社会凝聚形成团结奋进、干事创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营造积极向上社会舆论氛围,要增强宣传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影响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社会舆论生态、公众参与方式。新时期的宣传舆论工作要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功能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建立完善网络舆情收集研判机制和重大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主动开展宣传舆论工作。针对新媒体吸引眼球、受众广泛、求新求快的特点,主动设置议程,及时提供权威信息,增强宣传舆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努力实现宣传舆论效果的最大化。
  营造积极向上社会舆论氛围,要学会及时发声、有效发声。当前,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一个重大课题。舆论引导得好,可以有效平息事件、化解矛盾、凝聚人心;舆论引导得不好,会加剧冲突、扩大矛盾、引发连锁反应。应对突发事件要及时发声,只有及时发声才能掌握舆论主动权,才能让权威声音挤压谣言传播空间。应对突发事件要做到准确发声,要重事实、讲证据,不准确、不恰当的表态会引起更大误解、带来更多炒作。同时,应对突发事件还要有效发声,要把握好发声的时机和分寸,既不能滞后也不能冒进,更不能因为发声时机不当再次引起舆论反弹。要努力做到时、度、效的统一,真正掌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主导权。
  互联网的发展和壮大是对舆论引导工作的重大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机遇。新的历史时期,各地各级政法机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要把舆论引导工作摆到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抓,充分认识互联网时代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努力学习和掌握互联网传播规律,善于运用互联网扩大宣传工作效果、疏导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原标题:营造积极向上社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