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计算一块直径为10厘米的太空垃圾就可以将航天器完全摧毁,数毫米大小的太空垃圾就有可能使它们无法继续工作。美国航天局(NASA)统计称,地球卫星轨道上目前能追踪到的超过10厘米的物体超过22000件,其中只有1000件是正在工作的航天器,其余的都是太空垃圾。直径在1到10厘米的太空碎片约有50万块,直径小于1厘米的估计有上千万块。

一般来说,太空垃圾主要来自已退役的卫星、探测器等空间飞行器、空间物体之间的碰撞产生的碎块、运载火箭残骸以及航天员遗落在太空的物品。根据NASA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7月3日,地球卫星轨道上共有航天器16602件,其中运载火箭残骸等太空垃圾12990件。以下是各国对太空垃圾“贡献”排名。

太空垃圾贡献排名第1名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

贡献率:37%

数量(件):卫星 1426 运载火箭残骸等垃圾4798 共计6224

贡献速度: 1996年全年平均贡献100-120件,1996—2006年间每年平均贡献44件。

主要来源

(1)前苏联60至70年代所进行的一系列反卫星武器试验为太空垃圾的主要来源之一。

(2)前苏联曾进行了19次卫星拦截、爆炸试验,给太空带来了500至1000块大小不等的碎块垃圾。

应对:俄罗斯空间监视系统(Space Surveillance System, SSS)对约10厘米以上的较大太空垃圾进行编录并实时监视。

太空垃圾贡献排名第2名:美国

贡献率:30%

数量(件):卫星 1137 运载火箭残骸等垃圾 3786 共计4923

贡献速度: 1996年全年平均贡献100-120件,1996—2006年间每年平均贡献16件。

主要来源

(1)美国在80年代重新启动反卫星武器计划,研发出ASM-135反卫星飞弹,并在1985年进行实验击毁了一个环绕地球卫星,制造上千块大于1厘米的太空垃圾。

(2)20世纪60年代执行西福特计划,将4亿3000万根铜制偶极天线散布在轨道上形成云状环,反射无线电信号以便海外美军能更好地与本国联系。直到现在仍有相当数目的针残留在轨道上,偶然才会返回大气层。

应对:

(1)美国空间监视网络(US Space Surveillance Network, SSN)对约10厘米以上的较大太空垃圾进行编录并实时监视。

(2)美国宇航局提出了一项“清理”近地太空的方法。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个科研组正在研究一种利用气体脉冲射击太空碎片新技术。通过把大气气体脉冲发射到目标碎片必经路线上,增加太空垃圾的摩擦力,令其下降坠落到地球大气层里。

太空垃圾贡献排名第3名:中国

贡献率:22.5%

数量(件):卫星 143 运载火箭残骸等垃圾 3595 共计3738

贡献速度: 1996—2006年间每年平均贡献约28件。

主要来源:在2007年进行的反卫星试验估计共造成了2300件以上(2007年12月13日数据)的可被追踪的(尺寸大于高尔夫球)、35000多片大于1厘米的和100多万个大于1毫米的太空垃圾。由于在目标卫星的轨道高度大气阻力非常小,这些太空垃圾将在轨道上运行数十年后才能被逐渐耗尽。

应对:“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2005年3月初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成立,将为中国在空间航天领域建起安全预警系统。

太空垃圾贡献排名第4名:法国

贡献率:3%

数量(件):卫星 57 运载火箭残骸等垃圾441 共计498

主要来源:已退役的卫星、探测器等空间飞行器;运载火箭残骸

应对:与美国签署了关于“太空环境治理合作”的“原则声明”。旨在共同追踪太空垃圾,以避免其威胁“至关重要的卫星”。

太空垃圾贡献排名第5名:日本

贡献率:1.2%

数量(件):卫星 125 运载火箭残骸等“垃圾”82 共计207

主要来源:已退役的卫星、探测器等空间飞行器;运载火箭残骸。

应对

(1)在美星空间警戒中心、上斋原空间警戒中心进行太空垃圾的观测工作。

(2)在日本本州岛冈山县一台远程控制雷达从2011年4月6日起开始工作,该雷达主要作用是跟踪太空垃圾的移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专门用来跟踪太空垃圾移动雷达,该雷达将由位于日本大阪附近茨城的航天中心进行远距离控制。

太空垃圾贡献排名第6名:印度

贡献率:1%

数量(件):卫星 51 运载火箭残骸等“垃圾”121 共计172

主要来源:已退役的卫星、探测器等空间飞行器;运载火箭残骸。

应对:致力于提高研发技术,尽量少发“垃圾”火箭。

太空垃圾贡献排名第7名:欧洲航天局

贡献率:0.5%

数量(件):卫星 44 运载火箭残骸等垃圾 47 共计91

主要来源:已退役的卫星、探测器等空间飞行器;运载火箭残骸。

应对

(1)成员国英国:英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SSTL)设计了一种用于小卫星的微型电力推进器,可将卫星安全带回地球大气层,在空中烧尽,控制低空轨道的卫星拥挤状况。这项技术还以将小卫星送到更远的太空。

成员国瑞士:2012年2月,瑞士科学家宣布,计划研发犹如家用吸尘机的装置,或像水母触须一样的打扫卫星,为外层空间大扫除,清理废弃卫星及火箭残骸等太空垃圾。该卫星名为“清洁太空一号”,预计造价1,000万瑞郎(约合人民币6856.4万元),将于3至5年内发射。新卫星第一个任务是回收两枚分别于2009年及2010年发射的瑞士卫星。

(另外,世界其他各国在地球卫星轨道上共有卫星629 件,运载火箭残骸等垃圾120 件,共计749件。)

据计算,太空轨道上每个飞行物发生灾难性碰撞事件的几率为3.7%,发生非灾难性撞击事件的可能性为20%。以此计算,今后将每5~10年可能发生一次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将达到2年一次。

本文资料来源:

NASA space debris programme office

Global Security Program,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CBS new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

作者:顾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