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杨万贵

  图为:董青
  图为:方正辉
  图为:公茂虹
  图为:曾业松
  图为:王小锡
  图为:夏春涛
  图为:谭秋成
  图为:赵周贤
  图为:冯桂林
  图为:洪明
  图为:孙来斌
  图为:佘立柱
  文/图 记者 陈会君 江卉 通讯员 陈本学 董武
  20年来,竹山县持之以恒推进“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典型和重大品牌。11月2日,“十星级”文明创建与“中国梦”实践理论研讨会在竹山县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深化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今日,本报刊登大家发言精彩内容。
  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十星”创建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万贵
  竹山“十星”创建已有20年实践,基本经验有四条:一是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尊重基层和群众的创造,这是一条最基本的经验,也是创建活动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二是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坚持与时俱进抓创建;三是坚持利民惠民,以“让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为创建目标;四是党委重视,常抓不懈。
  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运用好研讨成果,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一是在丰富内涵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培育农民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目标,紧紧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民过上文明幸福美好生活的目标,不断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内容,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涵盖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二是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联动推进机制、管理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城乡共创机制。三是在综合创新上下功夫,把创建与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与推动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四是在扩大覆盖面上下功夫。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批示要求,在全省深入推广竹山经验,收“墙里开花满院红”之效。要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扩大创建覆盖面,加大推进力度,争取在全省26000个村全面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推动全省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向纵深发展。
  创新破解农村工作难题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 方正辉
  结合“中国梦”来分析“十星”创建,至少能给我们如下启示。
  第一,“中国梦”的主体、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十星”创建抓住了群众的关切点、找准了调动群众积极性的着力点,取得了超乎预想的效果。
  第二,“中国梦”的愿景既追求富强,也期盼和谐。“十星”创建内容涵盖了农村生活、生产和发展的全部领域,体现了农村工作的全部内容,涉及了农村工作的全部对象,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第三,“中国梦”的实现更需要创新。竹山县20年来,长期坚持不懈开展“十星”创建,并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与现实共振,不断创新创建内容、方式方法、激励政策等,这是“十星”创建成果丰硕、勇创新高的坚实基础。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样板
  中央党校研究室巡视员、研究员 曾业松
  竹山“十星级”文明创建是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样板,体现在:思路清晰,特点鲜明,成就显著,经验可贵。
  工作思路有具体目标,有实施方案,有组织体系,有配套措施。主要特点:一是创星活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二是创星活动以群众为主体,尊重基层干部群众首创精神,根据群众所需所盼量身定制创建内容、创建标准和激励机制;三是“十星”内容贴近实际,全面具体,十颗星既满足农民求知求富求美求乐的需求,又符合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从活动成效来看,罗家坡村昔日的“精神乞丐村”成为“全国文明村”,竹山县推广后,6.3万农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提升了农民素质、道德修养,增强了致富本领,培育出10万余名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被中央文明委、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并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特理论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 夏春涛
  我把“十星级”文明创建概括为“五个一”: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竹山在1993年就率先在全国开展“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这么多年来没有一成不变,十颗星的内容随着形势的变化进行了及时调整。
  贯穿了一种求真务实的作风。此创建活动不是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20年能够坚持下来,这种态度实在不容易,难能可贵,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树立了一种导向。此创建活动把教育、引导农民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开来,使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构筑了一个平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怎么抓?“十星”创建恰好构筑了一个好平台,十颗星覆盖了农村的方方面面,这是一笔财富,是一种品牌。提供了一个启示。其最深刻的启示是,坚持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实践“中国梦”的创新范例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赵周贤
  “十星级”文明创建是农村地区攻坚克难、助推“中国梦”的创新范例。“十星级”文明创建至少有三个方面创新:
  “十星”创建与实现“中国梦”需要的道路、精神、力量“三维”支撑的要求完全一致,是实践“中国梦”探索的先行者,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创新。
  “十星级”创建是农村地区探索实现“中国梦”的实干样本。竹山县“十星级”文明创建有三个特点:一是竹山县委、县政府班子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十星级”文明创建的真招实策,搞出了最好的顶层设计;二是始终着眼实现长远目标实干;三是始终着眼群众利益实干。“十星级”文明创建对其他地区和行业实践“中国梦”提供了重要借鉴。攻坚克难的勇气永远值得在全国大力弘扬;攻坚克难的韧劲在改革关键阶段尤其值得学习;攻坚克难的经验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总结。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取向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洪明
  竹山县为转型社会重建价值体系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一是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十星级”文明创建无论是基于“中国梦”的视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都是价值问题。竹山县“十星级”文明创建首先就是在进行价值选择,中国转型社会的农村,什么价值是应该倡导的?竹山县这种选择是富有成效的。
  二是实践“中国梦”的典范。竹山县“十星级”文明创建立足于现实社会的现有条件,规避了尚未统一认识的问题,在可以整合观念、可以进行实践的范畴和领域一步步推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难能可贵。
  有两点建议,一是致富星、科教星与道德法律的地位应该是不一样的。二是应成为政府和民众双向互动的活动。比如,政府进一步强化“十星”创建的动力机制,让农民在参与精神文明活动中争荣誉、受教育、强素质、得实惠、能致富,从而使“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动力。
  有效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央文明办一局副局长 董青
  “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是全国星级文明户创建的源头和样板,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典型和重要品牌,对深化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同时也给予了我们一些重要启示。
  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把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主题和重要内容,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必须把培育新思想、新观念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竹山“十星”创建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顺应农民所思所想所盼,引导农民紧跟时代,摈弃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以改革创新精神投身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推动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竹山“十星”创建最大特点是把致富星放在首位,不断改善民生,赢得了农民支持;必须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惠民乐民;必须把深化城乡共建作为提升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水平的必由之路,建立完善“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机制,加大对农村帮扶力度。
  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探索
  中宣部思政所网络部主任 公茂虹
  “竹山模式”就是创造性推动山区农村成功实现科学发展的实践,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是对实现“中国梦”的启迪。其成功的关键有三点:
  一是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行动的标杆。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对真理的信仰,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竹山人民在改造山区农村落后面貌的创造性实践中,始终发挥党的思想理论优势,正确处理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党与群众的关系。
  二是始终坚持综合创新。实现“中国梦”必须把推进综合创新作为中心环节,在综合创新中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竹山在“十星级”文明创建中实现了发展理念、思路、机制、方式的综合创新。
  三是坚持不懈地推进文明进步。“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十星级”文明创建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方方面面,呈现了鲜明的现代文明新风。
  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王小锡
  “十星级”文明创建是“中国梦”在农村的缩影,值得在我国广大农村推广。
  它构建了农民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体系。“中国梦”说到底是经济社会发展之梦、人民幸福之梦。竹山县推动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其实是实实在在的一条实现人民幸福之路。
  它创新了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实践体系。实现“中国梦”首先需要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公民道德素质。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的成功,说明竹山县人民有优良的素质和与时代要求合拍的道德境界。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且形成了独特的道德实践体系,这是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成功典范。
  它完善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体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一项伟大系统工程,要圆满完成这一系统工程的建设目标,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从理念到实践规划,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
  不断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谭秋成
  竹山“十星级”文明创建能够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这是我觉得最具有本质性的价值;工具性的价值在于政府推行了很多政策,包括生态、公共卫生、移民、计划生育等。
  为什么能够持续20年?地方政府花了很多精力,最重要的是比较符合人性,能够扬善,把坏的东西遏制住。“十星”评比选择在村内搞,这是个小范围的,充分发挥了道德约束的能力。
  创建内容不断调整,是和干部的努力、创新、与时俱进分不开的。一方面让农民自主创建,一方面又给农民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这不仅对农民有利,而且对整个干部体系建设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创建可能在新形势下会遇到一些问题,但一定要坚持下去,进一步推广。建议进一步做好道德讲堂,传统道德方面有很多局限性问题,让道德讲堂发挥更好的引导、教化作用;建议建设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让农民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当代农村社会的发展之路
  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冯桂林
  “竹山模式”是为适应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发展需要,竹山人创造的一种以发展农业经济为基础,以改变农村面貌为动力,以提升人的素质为根本,以致富、道德、法纪、信用、科教、生态等十项指标为载体,以创新农村文化为主线,以培育良好人际关系、增强公众幸福感为归宿的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模式。“十星级”文明创建具有为文明建设指示目标和方向的意义;有民主建设功能:文明创建不仅依靠公众参与,而且在参与过程中求得公平与公正;有道德自律功能:“十星”将道德自律内化为群众的自觉意识,塑造了一批又一批新型农民;有文化繁荣功能:“十星级”文明创建发挥了以文化人、传承文明、教化社会的功能;有创新社会管理的功能:创建改变了社会管理的传统运行模式。
  正是这些功能的发挥,使“竹山模式”回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内陆地区农村社会文明建设应当选择的合理路径,走出了一条特色农村发展之路。
  有效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孙来斌
  实现“中国梦”必须发挥广大农民主体作用,提升农村文明水平。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很大提高,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要求仍有差距。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只有依靠具有现代文明意识的新型农民。实现新型农民的“中国梦”,必须大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十星梦”就是当代农民的“中国梦”。竹山县在20年前就开始对创建文明农户、培育新型农民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十星”倡导的价值观切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新型农民树立了品质标杆;“十星”的内涵符合“中国梦”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维目标,为新型农民树立了生活理想。从竹山的实践来看,具有“十星”品质的农民,就是当代中国的新型农民;实现了“十星”目标的生活梦想,就是当代农民的“中国梦”。
  深化创建 打造精神高地
  竹山县委书记 佘立柱
  20年来,竹山持之以恒推进“十星”创建,主要做法是:
  外化于行,突出致富星创建,夯实农村发展基础。通过“一星带九星”,将创建工作与改善民生、创优环境、培育新型农民相结合,最大限度实现创建富民;内化于心,突出道德引领,倡树文明新风。依托道德讲堂,常态化开展公民“四德”实践活动。积极打造“十星”文化品牌,让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深化于实,突出方式创新,彰显创建活力。
  适时设星调星,推进“3+X”激励机制和示范户奖励机制,不断加大对创建活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固化于制,突出机制创新,激发创建动力。发挥“五会一堂”作用,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推行“五步两环”,不断规范创与评的工作流程。
  坚持“五主四包”,不断健全县级主导、乡镇主管、部门主帮、村组主抓、农户主体联动机制,推行县级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包村、工作队包户、职能部门包星责任制。下一步,要进一步深化“十星”创建,提升创建水平,着力打造精神高地,努力实现把竹山建成“十星高地·秦巴强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