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成熔兴 实习生艾青

“打车软件不找司机和乘客收钱,那他们靠什么赚钱?”采访时,一位的哥不解地问。

今年4月“嘀嘀打车”进入武汉时,率先推出对司机每周10元的流量补贴,短短三四个月就积累了上万司机注册,仅次于北京、上海。市场稳定后,流量补贴虽然取消,但公司仍会对每月排名前50的司机进行奖励。

业内人士介绍,嘀嘀打车与另一款打车软件进入武汉后,至今没赚一分钱,反倒烧掉了百万元推广费用,“目的是占领市场后将受众‘套现’。”该人士举例说,武汉万余辆出租车可覆盖乘客百万人,如果每人都装上打车软件,就是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将这些用户信息卖给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巨头,可以围绕着用户做精准营销,推送目的地的生活服务信息等,实现巨大的商业价值。”

正因为如此,“嘀嘀打车”虽然上线仅一年多,就已获得腾讯1500万美元的投资,其他打车软件也相继成功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