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所处的楼层越高,空气质量越好”这种观点最常见的解释是:“作为首要污染物的PM2.5会沉积在低处,高度越高浓度越低”。但是这一论断并没有科学依据。
PM2.5具有颗粒小、传输距离远的特点,更容易受到外界扰动而悬浮在空气中而不会轻易沉积到地面。
大气污染的颗粒物中,有些颗粒物比较大,直径可达几十、上百微米,黏在衣服上、打在脸上都很明显。有些颗粒物很小,如直径2.5微米以下的PM2.5,肉眼无法看不到。
颗粒物也是存在重量的。如果没有其它外力影响、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的话,它们终究会落到地上。但是颗粒物在下落中会不断受到气流的影响。一些小颗粒的粉尘,极有可能在重力和风力的不断作用下,长期飘浮在空中。在空气流动和上下混合比较好的时候,PM2.5在空气中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因此“PM2.5会沉积在低处”的说法并不准确。
气流可以使颗粒物悬浮在空中也同样可以对其起到稀释作用,它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是复杂多变的。
气流虽然可以使包括PM2.5在内的小颗粒物飘浮在空中,但也同样可以对其起到稀释作用,在风量偏大的情况下颗粒物甚至可能盘旋在好几百米的高空。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风速、风向等气象条件都受到了建筑的影响,同时城市中的车流人流也进一步扰动了气流。例如一幢高楼,如果周围分布的都是一些低矮的楼房,那么这个地区的扩散条件比较好,PM2.5浓度有可能较低。反之,高层建筑较为密集或者楼与楼的间隙不足,空气的流动性较差,就容易造成PM2.5等空气中颗粒物的囤积。城市中的气流特点与平坦地势的气流特点差别很大。不同的建筑街道布局,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气流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所在的地理位置。因此,颗粒物在大气中的运动和浓度分布会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很难把握其规律,与楼层的高低也没有直接关系。
诸多其它气象因素也会对PM2.5的浓度产生影响,但这种大范围的影响同样无法与楼层高度建立联系。
温度、空气湿度等气象因素也会对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产生影响。但其起作用的区域远高于楼房的高度,也远大于若干个小区的范围。
例如,大气污染研究专家,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大气科学分中心主任王跃思曾经以北京为例,指出在出现逆温的不利扩散条件时,大气污染就会加剧,因为整个城市排放的污染物都被“锅盖”一样的逆温大气混合层“闷”住了。这里提到的逆温现象是指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从而导致大气层结(层次结构)稳定。在北京今年1月份的雾霾污染过程中,当时混合层的高度大约是两三百米,其他时候混合层还要更高。在这个混合层中,PM2.5浓度基本保持稳定,而普通居民住宅楼不可能达到或超过两三百米的高度。因此PM2.5浓度与楼层之间并没有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成反比。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更高的楼层甚至可能意味着更高的PM2.5浓度。
一些特殊的外部环境也会影响楼层PM2.5的浓度,导致高层住宅的空气质量反而比低层住宅差。例如楼房周围有发电厂等固定大气污染源的话,那么刚从高空排放出来的污染废气,浓度相对要高一些,对周边空气的污染也更严重一些。废气不断下降扩散并得到稀释,在这种情况下,住宅低层的空气质量可能要比高层更好一些。此外,如果北方冷空气南下导致雾霾天,外来污染物在到达南方城市上空以后,从上往下落,这种情况下高层住宅的污染物浓度也可能比低层住宅高。
综上所述,对于小颗粒物如PM2.5而言,由于其浓度所受影响因素过多,因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无法在其与楼层高度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
文章部分内容参考
果壳网
《人民日报》
《新华每日电讯》
《北京晚报》
《广州日报》
《杭州日报》
作者:穆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