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月15日电(记者 吴俊)正在召开的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广东省政协委员潘瑞新提出: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已经取消O牌“特权”车,广东为何还不取消?潘委员的提案很及时,但需要强调的是,O牌车泛滥是特权思想的产物,如果不取消特权思想,即使取消了O牌车,特权车仍会穿上各种“马甲”重出江湖。

据潘委员介绍,O牌的车牌发放初期仅限于公安政法系统使用,初衷是为了方便公安人员紧急执行公务。但后来,粤O牌车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这些车辆不仅拥有免缴高速公路、道路桥梁通行费的特权,还拥有免费在收费停车场停车,甚至在道路上违法违规行驶、占道停车等“特权”。

长期以来,O牌作为特权车的身份证,所到之处无不是一路绿灯,有些巴结逢迎之徒甚至主动为O牌车送上更多“特权”,致使O牌车享有的待遇越来越丰厚,有些“特权”已经逾越了国家公路收费管理等法律法规,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形象和党群干群关系。

O牌车的招摇过市,纵容了特权思想的泛滥,特权成为一种可以拿到光天化日之下炫耀甚至敛财的工具;O牌车的数量日增,也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通过权钱交易套用或假冒O牌车的违法行为屡屡见诸报端。

为了革除O牌车带来的种种弊端,我国河北、广西、湖南等大部分省市区近年来陆续取消O牌车。据媒体报道,截至2013年8月,全国31个省区市中,全面取消O牌的省份达15个,部分取消O牌的省份共4个。

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有的地方虽然取消了O牌车,但却换上了“AV”等别的“马甲”,熟记有关领导的“特殊牌照”,成为当地交警的“上岗第一课”。O牌车消失了,又有“AV”等车牌取而代之,受益者恐怕是那些接订单制作车牌的厂商。试问,这样的取消O牌车行动有何意义?

此次广东省政协委员提出取消“粤O牌”特权车,是为了以此为契机,向深藏在“特权阶层”当中的特权思想发力,让特权的暗涌在阳光下得到蒸发。

但取消特权思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公务车辆的牌号,动员全体市民参与到对特权车的监督中来。同时,交警部门严格执法,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违章车辆一律进行处罚。只有不断剔除“特权阶层”身上的特权,降低“权力外衣”所附加的种种待遇,让手中掌握公权的人自身“无利可图”,才能让“特权阶层”摒除特权思想,和普通人一起开车上路。(完)

(原标题:取消O牌车应从摒弃特权思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