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负


  采访中,部分专家指出,压岁钱的节节攀升与百姓收入增长、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期不无关系。大人们对孩子的过度宠爱使动辄几千、上万的压岁钱日益常见。
  然而,在物质化等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压岁钱已经开始变味,成为家长攀比的话题,而原本压岁钱中蕴含的亲情和祝福却被忽略。
  对于孩子来说,没体会到亲情,还可能诱发消费大手大脚的坏毛病。孩子给长辈们拜年时,往往是作个揖,说一句“新年快乐”或“恭喜发财”,就可以收到红包。“很多拿到红包的孩子不理解压岁钱的含义。”杭州市民倪先生表示,孩子们看到了钱,却没有看到钱背后所承载的亲情,许多孩子会比较各自压岁钱的多少,钱多的孩子还会充当一次“土豪”,请其他孩子吃饭、玩游戏等等,消费时大手大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同样,对于成人来说,红包的一来一去传递了压力。宁波的沈先生,面对孩子今年收到的一个2888元的红包,爱恨交加。“孩子的姑姑在北京工作,回家过年的次数不多,这次回来给孩子的压岁钱让我们压力很大,我们都不知道该给她的孩子多少钱合适了。”沈先生说,他和妻子都是工薪阶层,“按照我们家的收入情况,给每个晚辈三五百元的红包是可以接受的。”压岁钱中增加了人情往来的因素,给家长们带来额外负担,一方面得为如何还这笔人情而发愁,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水涨船高的攀比之风。
  “更有别有用心者,把压岁钱当成行贿的挡箭牌和变相敛财的工具,希望通过这个工具,能够获得经济利益。”网民shuogudj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