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冒充者》近日再受关注
  私人调查员声称找到辨别之法

纪录片《冒充者》剧照

  曾以开放式结尾为观众留下巨大悬念的201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入围作品《冒充者》(The Imposter,2012)最近再次受到关注。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一名跟踪此案十余年的私人调查员声称找到了解答疑案的办法—对比耳朵确认真假。不过,这一说法尚未得到科学证实。
  失踪3年后闯入冒充者?
  《冒充者》是导演巴特·雷顿首部进入院线放映的纪录电影。在《冒充者》中,巴特用了很多悬疑剧情片擅用的手法架构这部99分钟的纪录片,但纪录片充满悖论谜团。
  1994年,美国13岁男孩尼可拉斯·尼克在回家路上失踪了,然而3年4个月后的1997年10月7日,在西班牙南部的利纳雷斯当地的警察局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游客的电话,声称在电话亭发现了一名神志不清的男孩,大概十四五岁,没有任何身份证件,于是警察跑到电话亭带走了他,男孩头戴帽子,围巾围住了半张脸,不让任何人靠近,且保持沉默。如果他一直不出声,警方只能把他送入儿童收容所。在收容所,男孩做了一些看似简单的小动作,之后,他被尼克的家人领走了。
  “我叫尼克,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我是一个金发碧眼的活泼男孩,13岁时和父母吵了一架跑出了家,在路边,有两个年轻男人把我叫上了车,后来他们绑架了我,他们把我和其他男孩关在一起,晚上会强奸我们,白天让我们接客。”这名自称尼克的人在镜头前回忆说,“他们在我们眼睛里注射了一种药,改变我们眼睛的颜色,有一天,我趁人不备偷跑了出来,我终于跑到了外面,才知道这里是西班牙,因为被虐待,我失去了大部分记忆,但是我还记得,我爱我的家人。”
  负责认领男孩的姐姐认为,“尼克”虽和离开家时完全不同,但因为已经阔别近4年,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一天一个变化,她在第一次见面就相信了这个变化巨大的人就是尼克。“他有着舅舅的鼻子!”姐姐此时还不知道“尼克”的金发是刚染的,手上的刺青也是按照寻人启事提供的信息刚纹的。一个像舅舅的鼻子成了她判断的唯一证据。
  导演用镜头试图还原真相
  后来的结果证明,这是个“冒充者”。那么,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冒充别人究竟有什么目的?
  2009年,导演巴特在西班牙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了有关“冒充者”弗雷德里克·布尔丹的故事,立刻就被这个人物不平凡的经历所吸引。
  这位常以视觉创新和具有挑战性话题而备受关注的英国著名制作公司Raw创意总监,在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弗雷德里克的生活细节后,一个纪录电影的雏形也在这名作品获奖无数的导演心中成形。
  为了探求“冒充者”的真实心理,导演找到弗雷德里克、尼克的家人、调查过这起案件的警探和美国联盟调查局特工、给“尼克”做过创伤治疗的心理医生,通过当事人的采访与场景搬演的形式,还原了整个事件的过程。与尼克家人的接触,对巴特来说更艰难,起初他们并不愿意对此发表评论,因为之前媒体采访、不实的报道让他们感到非常不安。巴特下了很多功夫,为对方讲解电影用意,最终才取得尼克家人的信任。
  冒充者弗雷德里克在接受巴特·雷顿采访时已经35岁,他仍拥有一双纯净的褐色的眼睛,在时常面带微笑的脸上你丝毫看不出悔意。“从我记事起,我就想要变成别人,想要变成一个别人能容得下的人。”
  当FBI通过指纹调查到弗雷德里克的身份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弗雷德里克是个法国人,当时已经23岁,他不仅欺骗了尼克一家,还是个惯犯。他长年冒充失踪人口名单上的青少年,试图换个名字换个身份,甚至能被一个家庭接纳,成为另一个人,一切重新开始。
  弗雷德里克童年缺少家庭温暖,成年后四处流浪,身上留下了烟头烫伤和胳膊骨折。这些印记也骗过了FBI,后者相信了弗雷德里克如他所说的那样受过3年多虐待。
  被揭穿前,弗雷德里克已经进入美国当地的高中开始上课。第一天登上校车的时候,他满心惊喜,以为真的可以把本来那个连自己都讨厌的自己甩在身后。
  故事到此没有结束。“冒充者”弗雷德里克被警察带走后,悬疑才真正开始,观众也听到了两个版本的故事。
  第一个是家人的说法。他们早就看出“冒充者”并不是尼克,但是他们不愿意再次面对失亲之痛,所以不愿意警察带走“尼克”。
  另一个说法来自冒充者。弗雷德里克说,那是一个不应该成功的恶作剧,他时刻想露馅,每一刻都准备夹包逃跑,但尼克家人却顺利地让他过关成为尼克,经过缜密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更惊悚:这家人如此接纳冒充者,很可能是要掩盖失踪男孩被害死的真相,也许他们中有人知道尼克的真正死因。
  真正的尼克到哪儿了?连FBI也开始相信,也许尼克就埋在他家房子的树下,“罗生门”式的陈述结构、各执一词的人物,导演留给观众开放式结尾:“冒充者”和尼克的家人,到底谁在掩盖真相?
  “他的失踪从来都不是大新闻,别人从来都不在乎,只有我们自己焦急心痛。”尼克母亲面对镜头,脸上已没有悲痛,只有麻木。而“冒充者”弗雷德里克说:“我没有骗你们,我只是说了你们愿意相信的。”
  这正如在电影《怀疑》剧本前言中约翰·P.尚利写道:“今日的美国社会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症状。……我们生活在一个辩驳、对质、裁决、判定的极致文化中。……何以如此呢?也许在那侃侃话语之下的深处我们明白了我们无知……的一切,但没有人愿意说出真相。 ”
  调查员称找到辨别方法
  针对这样的疑问,近日,CNN报道称,私人调查者Charlie Parker受访时说,他找到了辨别真伪的方法。
  Charlie Parker说,他受雇于美国电视新闻秀Hard Copy,跟踪了该案十余年,在调查过程中,他发现人的耳朵不会随着成长而改变,因此便有了上述的想法。
  “我让摄影师将镜头聚焦于人的耳朵,这也是苏格兰场辨别的办法。人身体上只有耳朵不会变老。因此,我只要比较一下耳朵,就知道是不是冒充者。”Charlie Parker接受CNN记者采访时说,只要将被怀疑的冒充者耳朵和失踪的尼克留下的照片中的耳朵特写进行比对,就可以辨别真伪。不过,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证明此说法。
  作者:黄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