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村路上的带头人

—记张掖市甘州区长安乡前进村党总支书记马志祥

本报记者蒋文艳

在张掖市长安乡前进村,问起村支部书记马志祥,朴实的庄稼人总是露出赞许的笑容,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马支书是个好人”“他是我们贴心的当家人。”简单的话语,由衷的表情,真真切切反映着老百姓的口碑。

在数年的工作中,马志祥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心系群众、廉洁自律、风清气正,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村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甘苦悲甜心自知,励精图治写风雨。谈起这位备受群众拥护的“当家人”,无论街头巷尾,无论往事新事,广大党员、村民如数家珍,激动不已!

带领家乡人走出一条新路子

马志祥1985年开始经商,1996年开始经营企业,先后经营张掖面粉厂、甘肃金张掖酒厂等企业。1997年被推举为甘肃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2001年前进村村两委班子换届时,时任甘肃省九届人大代表、个人资产近千万元的农民企业家马志祥,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党员群众的信任,马志祥舍小家,顾大家,毅然辞去了企业总经理的职务,决定为家乡办一些实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马志祥带头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的产业党建新模式。目前,他引导群众建造蔬菜日光温室236座,连片栽植大棚红提葡萄540亩,建成葡萄长廊1.5公里。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产业,已建成奶牛养殖场9个,奶牛存栏数达到16000头,带领全村种养业向高效益、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引进、培育、用活人才。在全村各个主导产业上的致富带头人由10多人激增到了200多人。

马志祥认为,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合作经济,是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措施,也是推动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必然途径。正是用好了合作这一“利器”,前进奶牛专业合作社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

现如今,前进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目前,前进村先后引资建成32栋别墅式小康楼、8公里油路、农科教培训中心,走出了一条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发展新路子。

富民增收永无止境

马志祥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走入村民中,与之谈心,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村民对党支部的意见和要求,并诚心请村民为本村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其带领下,党支部成员都能走近村民,切实了解村民的饥苦,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使村民增强了对党支部及党员的信任,为其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前进村坚持以建设“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新农村为目标,立足城郊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由一个贫困落后村发展成为了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的先进示范村,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通过发展合作社,前进村广大群众在原有家庭收入不减少的情况下,还获得可观的股金分红收入。”马志祥说。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入股社员每年股金分红都达到20%,2012年人均股金分红达3800元左右。合作社还吸纳本村385人到合作社就业,使他们获得了稳定的工资性收入。在合作社的带动下,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20000元。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前进村始终把帮扶和带动其它村社作为一种责任,把开展跨区域合作、发展更多的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方向。对此,马志祥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发展永无止境,群众增收永无止境,要力争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0元以上。

用行动诠释“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2年6月马志祥被中组部和甘肃省委分别授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和“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推选为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2013年7月获“全国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荣誉称号。

2012年6月28日,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全国100个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马志祥也在其中。

马志祥谈道,“下一步,要高举先锋引领的旗帜,改革创新,把前进村建设成全省循环经济示范村和农家乐园旅游新村,把前进模式推广到全省,把前进牧业建设成全省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管理最科学的现代乳业企业。”

“先富帮后富,同踏富裕路”。这一路走来,马志祥经历过彷徨,经历过艰辛,几多欢喜,几许担忧,有过太多的波澜起伏。无论村民谁家有大事小情,他都当成自己的事去办,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名人大代表和农村基层干部爱民、助民的新篇章。

作者:李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