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3月10日电(记者刘彤)“管灌滴灌效果好,比起以前用水少”,记者10日在陕西省眉县采访时,正在组织村民春灌的首善镇第五村村主任杨宝成说。

首善镇第五村位于关中平原腹地,附加值较高的猕猴桃品种红阳是村里的主打产业。近年来,亩均产值始终保持在2万元以上,第五村猕猴桃也成为远近知名的“名牌产品”。杨宝成说,随着集约化生产对农业种植的要求,要稳住这样的效益,合理用水已成为“不二法则”。

从2013年开始,在眉县水利局的支持下,第五村开始了全村范围内的节水改造。“全村5000亩耕地中,3500亩猕猴桃全部安上了微喷灌喷头和滴管,1500亩粮田也通上了管灌输水管,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不仅提高了猕猴桃和粮食的产量,也让第五村走上了农业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杨宝成说。

谈起节水带来的效益,正在组织村民灌溉的杨宝成说,一亩地一年需要灌溉4到5次,原来大水漫灌式的做法,灌溉一亩地需要一个半钟头,用水量在300方以上。“现在修到田间地头的微喷灌设备,不仅解放了人力,用水量也比以前节省了30%左右。真正做到了节水灌溉。”

眉县水利局纪委书记闫乃舒说,眉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农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作为全国唯一的无公害猕猴桃种植基地县,水利设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2年成为高效节水重点县以来,眉县项目区内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提高到了0.85以上,预测年节水量在164万立方米左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眉县又有了新的抓手。”

(原标题:“管灌滴灌效果好,比起以前用水少”——陕西眉县春管春灌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