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同志社大学和滋贺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宣布,他们在进行临床研究时,通过向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的角膜直接注入经过培养的异体角膜内皮细胞,成功恢复了患者的视力。
角膜是位于眼球前壁的一层透明膜,角膜内皮细胞位于角膜最内侧,能够调整水分,具有保持角膜透明性的作用。大泡性角膜病变是由于外伤等原因,造成角膜内皮细胞大幅减少,从而形成角膜上皮水疱,导致出现角膜混浊,视力低下,眼部疼痛。
由于角膜内皮细胞不会在体内再生,因此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移植角膜或角膜内皮,但是移植手术长期面临角膜提供者不足的问题,而且由于提供角膜者多是老年人,容易由于细胞老化而导致功能降低。
此前,研究人员利用低分子化合物和3种药剂,在培养皿中培养了人体角膜内皮细胞,成功实现了细胞增殖。在将其移植给14只剥离了角膜内皮细胞的食蟹猴后,发现被移植的这些细胞作为角膜内皮扎下根来,猴子的角膜混浊程度初见好转。
这次在开展临床研究时,研究人员利用上述方法培养了从美国眼库进口的属于一名10多岁少年的角膜内皮细胞,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用注射器移植到了3名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的角膜内侧,每人植入了约100万个角膜内皮细胞。结果发现这些细胞扎下根来,角膜恢复了透明。视力表测试显示,目前患者的视力已由手术前的0.05至0.06恢复至0.1至0.9。
此次开发的疗法能利用1名捐献者提供的角膜,给数位患者进行移植,也可以给同一名患者多次移植。研究小组准备继续改良培养方法,在今后2年间给约30名患者实施移植,以确认有效性。
研究小组带头人、京都府立医科大学教授木下茂表示:“与原有的移植手术相比,这种方法伤害角膜的危险很小,给身体造成的负担也很轻微,而且由于移植的是年轻细胞,所以有可能长期维持功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