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全国团队继复原出近鸟龙、小盗龙两类恐龙的颜色后,在恐龙演化研究领域再次获得新进展,明确了复原恐龙羽毛颜色的黑素体形态法适用范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恐龙颜色复原是个难题,包括《侏罗纪公园》在内的很多电影和海报都是依靠人们的想象来给恐龙绘制颜色。”李全国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科学家主要依据现生鸟类羽毛内部黑素体形态与颜色的对应关系,研究复原恐龙的羽毛颜色,然而,这种对应关系从哪开始却是一个谜。

李全国团队通过对蜥蜴、恐龙等13种羊膜类脊椎动物化石的20000多个羽毛、皮肤、鳞片及其皮肤衍生物的黑素体样本进行系统形态测量,发现在整个羊膜类脊椎动物演化过程中,哺乳动物和鸟类谱系中的手盗龙类恐龙的黑素体形态存在突变。这一发现表明依据黑素体形态的颜色复原方法只适用于手盗龙类,对霸王龙、中华龙鸟等带毛恐龙则不适用。

“研究发现比手盗龙类更原始的霸王龙、中华龙鸟等带毛恐龙黑素体形态都大致相似,主要为椭圆形;而手盗龙的黑素体由于发生了某种基因突变,则呈现圆柱形等多样化的形态。这种突变是复原恐龙羽毛颜色的前提条件。”李全国说。

同时,在现生脊椎动物中,调控黑色素的基因的改变同时会影响到动物身体的体温、生殖生理、食物摄入、新陈代谢等特征。手盗龙类的黑素体形态的重要突变现象显示了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在手盗龙节类发生了一个重要的生理变化。这种生理变化代表了更高的体温、更快的新陈代谢速率。这种变化发生在鸟类飞行起源之前,是鸟类起源过程中一个重要事件,对于全面解开鸟类起源演化之谜有重要意义。(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 冯丽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