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名中国船员圆梦,五次完美的环球旅行,12艘70英尺帆船,2 万名航海人才……截至2014年,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已经和青岛合作了十个年头 。十年间克利伯成就了郭川、宋坤,更让青岛这座城市的名字来到世界各地。十年间青岛生产的帆船成了克利伯比赛官方用船,青岛的赛事组织能力和国际接轨。十年间10余万青少年系统接受帆船运动教育,超过7千人获得帆船基本能力等级证书……当然,创造了累累硕果的同时,克利伯也像一面镜子,让“帆船之都”看到,自己还有很多有待完善之处。
  启示一青岛呼唤自己的“克利伯”
  3月13日,一场名为克利伯’牵手青岛走过十年,‘青岛号’五次环球圆梦中国”的座谈会在奥帆中心举行,期间,众多见证克利伯青岛站十年发展史的核心人物激情澎湃,讲述了十年间那些令人难忘的故事。克利伯创始人、首个完成个人不间断环球航行壮举的罗宾爵士忍不住展望:希望未来十年克利伯与青岛有更加美好的合作。
  罗宾的愿望恰恰说明了 ,克利伯这一业余航海赛事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只是,十年过去,克利伯的音容依旧,青岛帆船却已经今非昔比。如今的青岛帆船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参与到一个现有赛事中,更多的业内人士看到,青岛要打响自己的帆船品牌,需要拥有自己的原创赛事。2013年国际帆船周期间,刚刚创造了个人不间断环球航行历史的郭川曾经在一次座谈会上恳切地建议,青岛应该举办自己的原创国际帆船赛,“奥运会结束之后我们也有很多赛事,不过都是路过的,比如说克利伯、沃尔沃,我们希望青岛能有一个国际上属于自己的赛事,我觉得这将使得青岛在中国帆船界独一无二。”
  事实上,自奥帆赛之后,立志打造“帆船之都”的青岛在原创赛事方面也在做出不断的努力。比如在每年的国际帆船周期间,“鲁商杯”青岛国际帆船赛、“市长杯”国际帆船拉力赛等原创赛事也逐渐为大家所熟悉。值得一提的是,帆船周期间的国际OP帆船训练营已经成为青少年帆船爱好者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启示二跟着克利伯学习做市场
  在上述以十年回顾为主题的座谈会上,自称“从事帆船运动工作较晚”的青岛市帆船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谕也深有感触地表示,“克利伯赛事发展至今,取得的成功绝非偶然。”他认为,在过去的10年,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已经非常成熟,并一步步成为一个强大的全球平台。数以千计的非专业帆船爱好者、城市和国家以及企业,通过“克利伯”这个平台加强了彼此的联系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网络。“与克利伯的长期合作,让我们有机会深度接触这一赛事的运作模式。通过学习借鉴它的优势,利于我们探索和创新适合青岛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市场化运作,正是目前青岛帆船要向克利伯学习的地方,而青岛的这种学习意识其实早已有之。据原青岛奥帆委副秘书长朱悦涛介绍,2005年9月17日,由青岛赞助冠名的“青岛号”帆船在英国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诞生,开创了中国城市冠名顶级帆船赛事的先例。有了“青岛号”没有青岛人有些遗憾,朱悦涛将目光锁定在郭川身上。“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当时郭川正准备和家人去澳大利亚度假,机票已经买好了,我找到他,和他在石老人海边的咖啡馆聊了三个多小时,最终郭川答应上船,退掉了机票。”这次的聊天,奠定了郭川成为职业航海家的基调,不仅成就了中国首个个人不间断环球航行英雄,也使得“帆船之都”有了自己响当当的形象大使。而刚刚于3月16日再次随队起航的宋坤,距离创造中国帆船的又一个历史也越来越近。培养自己的帆船明星,堪称青岛帆船走向世界的最便捷途径。
  启示三体育产业助推城市品牌
  当然,与培养自己的明星相比,从最深刻的层面为“帆船之都”代言的仍将是市场前景广阔的帆船游艇产业。就目前来看,中国体育事业谋求体制之外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和当务之急。在欧美发达国家,帆船游艇业早就已经成为继汽车等支柱产业之后的又一强势经济增长点,历届克利伯青岛站的盛况,也让青岛的帆船产业意识到了这一使命感。
  制造业走在了前头。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青岛的帆船制造业已经走在全国前列。2010年末,克利伯风险投资公司在中国看到了有最先进造船理念和质量的船厂,因此在青岛订购了16条70英尺的大帆船,中标船只由青岛本土制造商负责从参与设计、生产到最终试航成功所有工作。该16艘比赛帆船于2012年年底交付。这是国际帆船赛事第一次将中国制造的帆船作为标准装备配备。
  2012年9月,由玛泽润(青岛)游艇有限公司生产的克利伯大帆船正式下水试航。2013年9月从英国出发后,这些青岛制造的帆船给娘家长足了脸,它在过去6个月的航行中轻松打破了之前68英尺大帆船所创的速度纪录,受到了克利伯船员的一致好评。“就像看到了远嫁的女儿,出挑得更加风姿绰约。”马泽润(青岛)游艇有限公司总裁陈英描述她在迎接12条大帆船“回家”时的感受时说。有自己的明星,有自己制造的国际化标准船只,“帆船之都”这张城市名片借助产业发展,选择了一条稳步前行的路子。
  启示四发展帆船要从娃娃抓起
  打造“帆船之都”城市品牌注定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与克利伯牵手十年让青岛认识到,强大的群众基础将是帆船项目发展的最原始动力,为此,每届克利伯青岛站,都会安排船员进家庭、进校园的活动,外国船员与中国的家庭、小学生零距离接触,不仅让中西方文化得到快速交流,同时这些漂洋过海来到身边的水手也让青岛的小帆船爱好者获得了对帆船最直观的认识。
  “兴趣是引领一项活动的最大动力,我建议让孩子们都去海上,让他们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几天前的一次进校园活动中,大不列颠”号帆船的船长西蒙说,帆船运动在英国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项目,在孩子们中间具有强大号召力。到目前,“帆船进校园”活动让10余万青少年系统接受帆船运动教育;“欢迎来航海”让25万普通市民接触帆船航海。青岛市体育局局长纪高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青岛站举行的大帆船出海体验和“船员进校园、进家庭”等一系列互动活动,让更多市民参与其中,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和市民群众的航海、海洋、健身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和顽强毅力,并通过这一国际化帆船赛事了解世界帆船运动发展,同时也为青岛帆船航海人才的培养和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当然,不少业内人士也看到,青岛在打造“帆船之都”的道路上还有更多层面的工作要做,比如随着帆船人口的增加,对于码头等的需求也在增大,“不像在欧洲,一家人周末拉着船从海边很便利地就下海了,我们的海岸线有很多岩石,缺乏这样的条件。”一名帆船爱好者说,希望未来除了奥帆中心,有更多地方可以下海玩帆船。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