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1日讯(记者 勾雅文 冯兴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硬件”需资金 “软件”盼团结

在谈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机遇时,李若谷认为,建设的过程需要大家“软硬”兼施地去配合——“硬件”上,先解决资金问题;“软件”上,希望各国能团结起来。

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的资金问题,李若谷介绍说,目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50多个国家基本都有贷款,这些贷款为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有力支持。

李若谷认为,对基础设施及交通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非常必要。他说:“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一些国家通过陆路、铁路和航空连接起来。”

除资金问题以外,李若谷还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发展水平、政治经济体制、文化、宗教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也是未来建设过程中将面临的一大挑战。他表示:“目前如何把这些国家都团结起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设立自贸区需要“水到渠成”

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否应该建立自贸区的问题,李若谷表示,这要根据贸易发展的情况而定。。

李若谷解释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的发展、贸易的扩大,待时机成熟,自然会有人提出建设自贸区的提议,或者提出其它的贸易便利提案,这便是“水到渠成”。

就丝绸之路经济带未来的发展前景,李若谷表示乐观。他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未受金融危机影响,而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也是必然趋势。

中国发展势头强劲 7.5%增长目标完全能实现

针对西方媒体提出的中国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的观点,李若谷认为,境外媒体对中国经济不了解,造成了他们对中国经济增速的误读。他说:“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有非常强的势头,保持中长期的中高速发展没有问题。”

李若谷进一步解释说,将中国经济7.4%、7.5%、7.6%和7.7%的增速与全世界4%的经济平均增速相比,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世界来说仍然是非常高的。

李若谷表示,大家没有必要过于担心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他认为,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速将维持在政府预测的目标左右,达到7.5%左右完全可以实现。

除了较高的经济增速以外,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李若谷说:“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据悉,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将人民币作为贸易的结算货币,甚至是储备货币。李若谷说:“假以时日,人民币一定会成为一个主要的国际货币。”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财经智库国际研讨会寄予厚望

由经济日报社与欧亚经济学者俱乐部、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财经智库国际研讨会5月23日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李若谷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也对此次会议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预祝丝绸之路经济带财经智库研讨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并希望此次会议能为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丝绸之路经济带财经智库国际研讨会是第七届阿斯塔纳经济论坛的重要分论坛之一。此次会议邀请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有关国家的政府官员、金融家、经济学者出席并进行演讲。

同时,该会议还邀请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亚开发银行、欧亚经济委员会主席、世界贸易组织等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企业家、有关使节出席会议。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李若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最大问题是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