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8日(记者宋雅静)国家发改委28日上午就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举行新闻发布会,副秘书长范恒山表示,京津冀一体化调研报告已形成,正在抓紧进行规划和文件的起草工作。

范恒山在会上回应记者关于首都经济圈规划的提问时表示,首都经济圈规划工作正在走向深入,已经形成了相关的调研报告。目前起草班子根据中央的要求,集中各个方面的智慧正在抓紧进行规划和文件的起草工作,发改委希望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把规划做好,在时间上尽量往前赶,更要保证质量,希望规划和思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切实解决京津冀一体化问题。

范恒山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将侧重的五大原则: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区域内存在的特殊矛盾和特殊问题,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二是优化区域功能。要重新审视并明确京津冀各自功能定位,以优化首都功能为重点,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是突出协同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与协作,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保障、市场体系构建等为重点,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急到缓,推有序推进一体化发展。

四是着力体制创新。要按照协同发展的要求,加快形成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这一区域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使这一地区在国家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五是注重条件约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认真研究区域环境、生态、水、土地等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资源,强化资源和环境约束,推动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的调整。

此外,发改委将着眼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推进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升级与转移对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对接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加强生态建设与 环境保护,提升资源能源保障水平,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等。

同时,发改委还将提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和财政、产业、投资、人口、社保、生态、环保、土地等具体保障措施。

范恒山表示,京津冀的地位非常特殊,也非常重要,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战略区域。目前,京津冀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规划有十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在内。比如北京城市功能过于集聚,人口增长过快,大城市病比较突出,京津冀三地的定位不够清晰,分工不够合理,区域内发展落差比较大。此外,京津冀城市密集,但是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协调,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弱,还有资源环境的约束明显,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问题严重,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来源:中国经济网 )

(原标题:首都经济圈规划进入起草阶段将遵循五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