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本报爱心版《“水泡娃娃”未来在哪里?》一经见报,便牵动了无数爱心读者的心。因患有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懈症,小乖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从2013年5月23日到现在他已经在这里度过近15个月。虽然医护人员像对自己亲生孩子一样疼爱他,但因为每个人都要忙于手头的工作,只能忙里偷闲来陪伴他。
  为了让已够不幸的小乖不再寂寞、为了让独处的小乖能有人讲故事,本报爱心读者从全国各地给小乖寄来了会唱歌跳舞的智能TOM猫,能唱歌讲故事的火火兔儿童早教故事机……一时间,爱心向潮水一样涌向小乖。昨天上午,记者将这些承载着读者暖暖爱心的故事机等物资送到小乖病房时,他的护士妈妈们激动地说:“小乖以后有故事听了,小乖再也不寂寞了!”
  爱向潮水一样涌向小乖
  “喂,是《安徽商报》吗?今天我看到了你们报道的小乖,真是太可怜了,我明天就给他送个故事机去……”报道见报的第二天,本报记者的手机几乎成了热线,合肥的、池州的、安庆的,甚至还有广州的读者都纷纷打来电话。池州的李小姐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比小乖小一个月,看到报道,觉得小乖太可怜了,为了尽一点绵薄之力,她特地给小乖寄来了一个智能遥控TOM猫,它不仅能唱歌跳舞,还会讲故事。安徽大学的崔清夏老师,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给本报打来电话,第二天便冒着大雨给小乖送来了一个火火兔儿童早教故事机。 “看到小乖的遭遇,很是心酸,尤其是看到照片上小乖的眼睛,总想为他做些什么。 ”夏老师说,自己几个月大的宝宝有个火火兔,觉得很不错,于是她特地去商场给小乖也买了一个,“希望可以给小乖解解闷,让他不再孤单”。
  在安庆读大一的学生杨璐从微博上看到小乖的报道后,特地给小乖送来了两袋奶粉和一个陪伴自己很久的小玩偶。在合肥做生意的杨先生给小乖送来一箱荷兰原装进口奶粉。 “我自己的孩子也不大,喝的就是这种奶粉。 ”杨先生告诉记者,前天自己刚下班回家,就被老婆拉住,“快看看这个孩子,太可怜了”。 “我老婆把报纸递给我,我半天没说话,小乖真是太可怜了! ”杨先生递给记者奶粉时还一再叮嘱:“如果需要就直接打我电话,我一定及时送过来。 ”远在广州东莞的沈先生不仅给小乖寄来冰激凌娃娃,而且还打来电话说:“自己虽然远在广东,但自己是合肥人,如果小乖上学需要学费,他一定全程资助。 ”
  “这下小乖有故事听了!”
  昨天上午,当记者将这些物资送到小乖所在的病房,值班护士们见到有这么多的礼物送给小乖,都高兴地说:“小乖现在有人讲故事了,小乖以后不寂寞了! ”但当大家将这些礼物送到小乖身边,或许是见到陌生人的缘故,小乖开始哇哇大哭。当前来送礼物的大哥哥将会唱歌跳舞的TOM猫打开,“小朋友,你想听我唱歌还是想听我讲故事,都可以哦,而且我还会跳舞……”TOM猫一发声,小乖便立刻止住哭声,睁大眼睛瞅着眼前的这个新伙伴,而且还用手做出搂抱状,似乎在说:“你是来和我作伴的吗?以后就你陪我了! ”小乖的这一动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疼在内心。
  当天值班的骆念宏护士告诉记者,小乖的遭遇真的让人心痛,所以我们这里的每个人,都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对他,但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因为我们都有正常的工作,其他病房还有很多婴儿需要我们照顾,但我们只要一有空就过来陪他。骆念宏告诉记者,今天上午刚刚给小乖剪了头发,这也是小乖在医院第一次理发。“看,这发型是不是很帅!”
  为了不打搅小乖,半个小时左右我们便匆匆离开。临行前,骆念宏告诉记者:“我们代小乖谢谢你们,谢谢这么多关爱小乖的爱心读者,今天下午我们就来调试这些故事机给小乖听,让这些故事机能陪小乖快乐健康成长。 ”
  实习生罗志丹记者王素英文/ 摄
  捐赠清单
  1、合肥的许小姐捐来100元钱;2、池州的李女士邮寄来《会唱歌跳舞讲故事的TOM猫》;3、广东的沈先生一个《冰激凌娃娃》;4、合肥的胡小姐寄来一套衣服;5、合肥安徽大学的崔老师送来一《火火兔儿童早教故事机》;6、合肥的付女士、杨先生夫妇送来一箱荷兰原装进口奶粉;7、大学生杨璐送来两袋奶粉一个玩偶;8、合肥的邵小姐送来卡通版升级故事机
  爱心读者送来的玩具、奶粉及衣物
  小乖搂住TOM猫忙里偷闲的护士妈妈给小乖逗乐被各种爱心玩具包围的小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