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6日,崂特啤酒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刚酿造出的啤酒正在进入最后环节。一位身着工装的“女工”在流水线之间穿梭,不时与其他工人交谈,如果没有人告诉你 ,你是不会知道,她就是这家民营啤酒公司的掌舵者邢慧。28岁时“追着水源”从大草原来到崂山下,带着崂山水的“结晶”从崂山走向世界,邢慧和她的崂特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
  冲动的决定:28岁“追着水源”来崂山
  邢慧是内蒙古人,曾在家乡“叱诧风云”,执掌一家资产近亿元的贸易公司。“我是‘追着水源’来的。”这是说起20年前的那个看似冲动的决定时,邢慧给出的“理由”。
  镜头回到1987年年底,曾干过女子特警的她下海经商,在呼和浩特成立了“惠民商贸有限公司”并经营得有形有色。偶然的一个机会,她受邀参加第四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来到了美丽的崂山,被这里的风景和泉水深深地折服。
  “对于啤酒而言,水非常重要,水是啤酒的血液。”这次赴青之旅,激起了邢慧心中的“ 创业热情”—“不但销售酒,我还要生产酒”。崂山是世界三大水系之一,拥有这么好的资源,生产出的啤酒一定错不了。
  那是1994年,邢慧带着三岁的女儿,与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说再见,独自来到了崂山脚下。从此20年,这片厂房,这座高山,这个城市,成为了她割舍不下的家。
  1994年11月,8月崂特啤酒厂破土动工 ,1995年基建完毕,青岛崂特啤酒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十年的蛰伏:两个品种起步筑崂特品牌
  没有做生产企业的经验,又是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想建一个啤酒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这时的崂特,挂着“青岛市唯一的民营啤酒生产企业”的光环,承受着初生的“快乐并痛”。
  “我们只有一条生产线,2000多吨的产能,品种也只有两个,就是鲜啤和瓶啤。”邢慧说。创业是艰苦的,小规模生产的崂特啤酒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加上技术和管理存在一定问题,企业一度举步维艰。
  尤其是对于邢慧而言,更经历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思维转变。“以前做贸易,那就是数钱。”性格爽朗的内蒙古女人笑着说,但她的表情瞬间又严肃起来:“做企业不能想得那么简单,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线,任何细节不能放过,企业无小事。”
  冲在生产第一线,冲在销售第一线,邢慧拿出了大草原姑娘天生的果敢和勇气 ,亲自上阵开辟市场,抓经营。
  “现在想想,前十年的经历,挫折也好、痛苦也好,都是我这后十年抓管理、抓经营最宝贵的财富。”这是采访中,邢慧对崂特和自己在青岛头一个十年的注脚。
  艰难的求索:凌晨下班,厂就是“家”
  带着这笔财富,邢慧和崂特人开始了披荆斩棘的道路。扩建是第一步,新增了成套的现代化检测设备、滤酒设备和酵母扩培设备,提高了质量和产量 。在此基础上,邢慧提出要差异化经营和抢占外地和国外市场。
  这个经历和过程,让曾经“不拘小节”的邢慧养成了亲历亲为的习惯,尤其是关乎企业生产和质量的事务,都禁不住要亲自过问。“以前做贸易,允许失误,无非是钱少赚一些,但做企业,任何小事都会对发展产生影响,对公司的员工产生影响。”邢慧说,如今,她已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邢慧的办公室和包装车间在同一座楼,从办公室出来走不了几步路,就可以俯瞰崂特生产线。穿着工装去线上看看,这是邢慧多年的习惯。“高兴。”她用这个简单而直接的词汇形容着自己看到崂特发展的心情。
  对邢慧来说,厂里的“家”才是她休息的地方。这个特殊的“家”,也在这座大楼里—和办公室相连的一间房。“这三年,我很少回家,因为总是加班。”她说,凌晨一点以后离开办公室直接进房间睡觉已习以为常。
  可喜的结果:六大类产品屡获嘉奖
  不仅是全身心的投入,管理上如何求新求变也成为邢慧日夜思索的问题。“我们正在进行技术改革,降低能耗,提高产品的品质 。”她告诉记者,这些是为了确保崂特啤酒产品的质量达到优级标准。
  “对于崂特啤酒,10个消费者中8个说好,不够。最起码95% 的客户都说好,才算勉强。”邢慧对于产品质量的苛刻要求可见一斑:“质量上,不能以点带面。”
  紧抓质量关,让崂特啤酒有了长足的发展动力。从最初的两个品种起步,2000多吨的产能起步发展20年至今,崂特已有黄啤酒、原浆啤酒、黑啤酒、纯生啤酒、黑小麦啤酒和营养型啤酒六大类和7°、8°、9°、10°、11°、12°、14°等不同浓度的啤酒共几十个花色品种;畅销国内外。
  笼罩在崂特啤酒身上的光环更多了:被青岛市质检局评为产品质量免检单位;获得世界啤酒业成果博览会“国际特别荣誉金奖”;“崂特”品牌荣获山东省、青岛市“著名商标”和“青岛名牌”;企业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先进单位”。董事长邢慧也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家。
  成功的突破:两千箱酒从村庄到韩国
  就在7月份,2000箱新鲜的青岛崂特啤酒在青岛崂特啤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下线,正式发货出口韩国。
  据青岛崂特啤酒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利民介绍,这是崂特啤酒继2005年打开澳大利亚、新西兰市场后,又一次敲开国际市场大门。
  “此次与青岛崂特啤酒联合开拓韩国市场的是韩国一家大型知名公司,该公司是韩国国家名酒生产厂家。”崂特啤酒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对于我们而言,这次合作让我们对产品更有信心了。”邢慧对记者介绍,对方在全国各城市进行过多次考察,而崂特啤酒从激烈的竞争中可以脱颖而出,算是一个突破。“我们将依托后者的营销理念和营销团队开发韩国市场。”邢慧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目前,青岛崂特啤酒的产能达到 10万吨,主要销往国外、省外。“我们在韩国的酒主要走商超,普通老百姓可以购买品尝,从目前的反馈来看,非常不错。”
  坚定的梦想:崂特将让全世界“点赞”
  据邢慧介绍,不止在韩国,在澳大利亚,崂特啤酒也有三家代理商,经营不同系列、花色的崂特啤酒。
  她的“野心”远远不限于此。“我们的目标就是省外和国外。”她说,根据计划,崂特啤酒正与代理商洽谈 ,进军美国和加拿大市场。“我有信心,我们的啤酒可以得到国外的认可。”面前就是大海,背靠着崂山最高的巨峰 ,邢慧指着远处说:“你看我们的位置,多好。”她已经为未来的崂特勾画出了蓝图。
  “我们是一个坐落在5A级风景区中的啤酒公司,未来,我们要在发展崂特品牌的同时,还要拓展产业链。”邢慧透露,食品文化旅游将成为崂特未来重要的发展部分。“昔日的小作坊,要变成啤酒花园。”邢慧说。
  对话
  “进入企业大门,就没有性别感”
  记者:您曾经是做贸易的,如今做实体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邢慧:现在我和崂特,多艰难的事情都过去了,多难啃的骨头都啃了,对经营实体还是一往情深。贸易就是数钱,做产业、做品牌就像是育人成长,就像有根的崂山松 ,无论严寒酷暑、风吹日晒,它都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记者:您没有技术背景,可现在已经是啤酒专家,对生产了如指掌,仅这个就可见您对于企业的感情。
  邢慧:20年时间,我时时刻刻都在研究。刚开始生产啤酒,只要一有时间就下车间,现在有空也会去。生产一线非常壮观,看着生产线的运作,很骄傲。
  记者:在未来崂特的版图中,旅游占有一席之地,在您的计划里,食品文化游将是什么模式?
  邢慧:我们会利用地理优势,将公司打造成花园式的,提供一些观光旅游的产品。主要是让游客看到酿酒的原材料、最新工艺和流程,品尝到最新鲜的崂特啤酒。
  记者:对于许多女人而言,事业和家庭似乎是一对很难调节的矛盾,您是如何平衡两者的?
  邢慧:在我看来,这两者之间没有冲突,关键是在于心态。我一进企业大门,就没有了性别感,但只要一回家,我就会做好当母亲和当妻子应该做的事情。心态的转换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女儿,她的成长、学业是第一位的。公司的事务只要不是太紧急的,我可以靠晚上加班来完成,但孩子的事情是耽误不起的。
  文/记者 周晓荷
  图/记者 李隽辉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