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网络出现关于“浙江余姚杭州湾海涂现七彩油污”的报道后,余姚市黄家埠镇于当晚会同该市环保、公安、城管等部门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核实处置。目前,余姚市公安、环保、城管等部门已立案调查。(8月31日中国新闻网)

出现七彩油污的海涂是黄家埠镇拟开发建设用地,距离杭州湾海塘5公里。而杭州湾海涂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端,每年吸引了大量候鸟来这里繁殖、越冬,“七彩海涂”的出现无疑对这些鸟类产生巨大的威胁。面对如此严峻的状况,笔者不由地想问,是什么人在此地倾倒垃圾?如此大量的垃圾为何一直未被发现?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应当如何挽回?

根据记者拍摄的照片,这些垃圾中既有建筑垃圾,也有纺织品、油漆桶、白色塑料等废弃物。根据笔者的经验,这很有可能是某处装修时“拆旧”和“盖新”产生的垃圾。建筑垃圾自不必说,应当是拆除原有装饰产生的,而油漆桶、白色塑料等则很有可能是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我们都知道,建筑垃圾不能随意丢弃,如果是普通居民家装修,一般都要缴纳一定的垃圾清运费,由物业或装修公司将垃圾倾倒到指定地点。但是,如果监管不够严格,这些垃圾清运单位就有可能为了省钱、省事而偷倒垃圾、乱倒垃圾。此外,根据监控排查,已经发现了倾倒垃圾的可疑车辆。从这种倾倒规模来看,也印证了笔者的揣测。

既然这块地已经有建筑规划,而且周边也有监控设施,为什么这么多垃圾一直都没有被发现呢?更何况这片海涂与杭州湾相邻,更应当是环保部门的检测重点。然而,如此“臭气熏天”、“海涂变色”的污染问题,却仍然是等到了媒体先曝光。不得不说,在这件事上,监管部门难辞其咎。

虽然如此,清理垃圾的同时,也应当反思,为什么总有人钻漏洞做污染环境之举?还是因为“违法成本低”。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恐怕难以在短时间内呈现,更难以用金钱来弥补。如果环保部门对这种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的行为总是罚款了事,下次就还会有人在利益的驱动下,“铤而走险”。所以说,监管疏漏、查处不及时、问责不到位,这是“七彩海涂”摆到监管部门眼前的“三宗罪”。

正如自然界中色彩越鲜艳的生物往往毒性越大一样,“七彩海涂”的“色彩”背后也是后患无穷。希望有关部门在及时清理垃圾的同时,能够吃一堑长一智,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控,也加大执法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杀一儆百,也才能让环境问题带上“高压电”。不然等到积重难返之时,就悔之晚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