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姚,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考霸家族”,这个家族中在明代就有53人考中举人,中进士者高达23人。到了清朝,这个家族中举的人数更是增加到了79人,高中进士的人数则多达26人。
这个人才辈出、考运极好的家族就是浙东望族余姚邵氏。今天,我们就循着历史的足迹,去探寻一下那个“考霸”满门的邵氏家族。 记者 朱立奇
曾经的洛阳“召”氏
成了后来的“邵”氏
“邵”姓在我国百家姓中也是排名超级靠前的大姓之一,最早起源于“姬”姓。据考证,邵氏祖先是周的太保,后来被封到“召地”食邑,子孙们就以“召”作为自己的姓氏。
春秋一直到秦汉,“邵”、“召”二字是可以相互通用的,东汉章帝时,邵氏的召驯担任了光禄勋,他的孙子召休也官至青州刺史。之后召氏族人为了躲避政治迫害,就将“召”统一写成了“邵”。从此“召”被“邵”所取代。靖康之变后,邵氏族人邵溥和他的弟弟邵博两人跟随着宋高宗赵构一路南下,在杭州定居下来。
太平年间,走上仕途的邵氏成员基本上担任的都是文官。到南宋早年,因外有金兵威胁,内有百姓起义,统治者的权位摇摇欲坠,于是,邵家也应运出现了一位有名的武将—邵宏渊。
“邵家人一直以读书出名,但这个邵宏渊身处两宋之交的乱世,在军事方面却很有一套,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中,就有他在真州大败来犯金军的战功,后来他又参加了北伐。”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孙欣老师对邵氏家族颇有研究,说起邵宏渊的生平事迹,他如数家珍。
据孙老师介绍,这位由抗金名将韩世忠举荐的邵氏子孙,在担任步司统制官期间,曾于真州的胥浦桥大败前来犯境的金军,并凭借此功载入南宋史册。宋孝宗登基后,邵宏渊和李显忠各领一路大军,参加了“隆兴北伐”。虽然,最后战果平平,但邵宏渊已足以称得上是南宋盛兴名将了。
随着政治地位的稳定,邵氏家族部分成员开始向其他地区迁徙:如族裔邵淳定居在了会稽,他的孙子邵忠辞官后看中了余姚姚江的风景,于是在江边的通德乡清风里住了下来。就此,邵姓后人开始在余姚繁衍生息,邵淳则被尊为“迁姚之祖”。根据《余姚邵氏宗谱》记载,余姚邵氏的确是从洛阳迁居而来,这一点,已经基本没有疑问。
两个大孝子
一个断指煎药一个接父回家
元朝被明朝取代后,邵家在余姚越“站”越稳,从明开始一直到清末,邵家始终都是余姚地区的望族。一个大家族几百年兴盛不衰,除了家庭成员有人做官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邵氏“家风”优良。
“忠孝友悌”是邵氏家风中最重要的四个字,所有家庭成员为人处世都必须严格遵循这四个字。比如邵雍的第24世孙邵琮,他就是个有名的大孝子。
“中国人向来讲究孝道,邵家对此更是特别重视,有几个关于邵家孝子的故事,讲出来简直会把人惊呆。”孙欣老师话虽幽默,但表情很庄肃。
康熙三十七年,邵琮的母亲突患急病,卧床不起。邵琮非常着急,请大夫给母亲看病开了药方后,自己就衣不解带守在母亲床边服侍。然而天不怜见,邵琮老母亲的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有加剧之势。邵琮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一边煎药一边掉眼泪。哭着哭着,突然,邵琮站起身来,走到一个僻静处,拿出剪刀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一节手指绞下来,作为药引子投入药罐中。剧痛之下,他随即陷入昏迷。
尽管,邵琮的断指行为没能挽救母亲的性命,但他的拳拳孝心成了邵氏一族的美谈。
邵侑曾也是邵氏后人,康熙年间,他身处京城,而他的父亲则在山西任巡检。由于那个年代交通比较落后,消息非常闭塞,因此邵侑曾的父亲邵履祥在康熙二十二年去世的消息,直到第二年春才被邵侑曾知道。得到噩耗后,邵侑曾连夜动身奔赴山西,到达山西找到父亲的棺椁后,他痛哭了一场,随后决定把父亲的遗体运回老家余姚安葬。
但事情远比想象中的复杂。邵履祥去世时,还有一些军粮账款没有和当地官吏结清,看到邵侑曾来了,当地的藩胥便找到他,要求“父债子还”,否则不让他离开。在斡旋、奔波了两年之后,邵侑曾终于把军粮这件事给处理妥当了。然而当他准备带着父亲的棺椁上路的时候,又发现自己的盘缠已经用完。无奈,邵侑曾只得先找地方打工,一分一分地积攒回家的路费。等到邵侑曾攒够了盘缠,带着父亲回到余姚时,已经是康熙三十二年,离他父亲去世过去了整整十年。
上下五代都出举人
“学霸”之称名符其实
学霸’,用这个现代词汇来形容邵家子孙的读书能力,是最恰当不过了。光看明、清两代,邵家人高中举人、进士的数字就很惊人了,更重要的是这家人不只会死读书,断案办事的能力也很强。”孙欣老师说,邵家人会读书,这从他们族人中出过很多文官就可得到证明,而明清两朝,这个家族擅长读书的基因简直达到了极致,兄弟登科、父子登科的场面屡见不鲜。
邵大业就是家族中非常聪明的一个,他的经历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邵大业少时很擅长写八股,14岁的时候就做了府学生,23岁又中了举人,之后他再接再厉,于第二年再次参加了会试,结果名列第五,赐进士出身。三年后,邵大业被派到湖北黄陂县做知县。
邵大业在黄陂做了五年官,其间,他断案公正,尤其善于人性化处理问题,很得当地老百姓的拥戴。有一次,有对兄弟为争夺家产闹上了公堂,在两人相互斥责对方的时候,邵大业发现,这两兄弟长相非常相似。于是,他让衙役取了两面镜子交给兄弟俩,让他们一人拿着一面镜子对立而站。然后他对这兄弟俩说:“公堂上这么多人,只有你们两个长得如此相似,肯定是同胞兄弟。我的弟弟刚去世,我心里正悲痛得无法形容。你们已是满头白发却还能相互扶持,这是多么值得人羡慕的事。而现在你们却为了这区区家产闹上公堂,有什么面目去见地下的亲人?”原本闹得不可开交的两兄弟听完这番话,都悔恨不已,当即相视一笑,官司就此作罢。
邵家不仅产“学霸”,还产“考霸之家”,一门三代都考上进士也不乏其例,比如邵自镇一家,就完成了一门三进士的“壮举”。
邵自镇的爷爷和父亲都中过举人,家里读书基因非常发达,乾隆六年,邵自镇也中了举人。之后邵自镇长期担任大名府学教授一职,弟子多达百人。
20年后,邵自镇和儿子邵庾曾同登进士,一时传为佳话。考上进士后的邵庾曾先后在河南、济南、雁平道做官,而不管去哪里高就,邵庾曾都要带着父亲邵自镇。邵庾曾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老父亲颐养天年。可惜,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邵自镇69岁那一年,他最喜爱的大儿子邵庾曾竟然因病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之余,邵自镇只得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孙辈身上,他开始亲自教孙子们读书。
邵自镇共有孙辈七人,在他的督促教导下,孙子邵葆祺后来中了举人,邵葆醇更是中了进士。从邵自镇的爷爷算起,到他的孙子,一共五代人,几乎满门举人、进士,说他们是“考霸之家”,一点都不为过。
第二任台湾巡抚
就是邵家后人邵友濂
“2004年有部热播电视剧叫《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这部讲述台湾历史的片子里也有邵氏后人的身影。”据孙欣介绍,邵友濂曾在台湾当布政使,在刘铭传卸任台湾巡抚后,他接了他的班,成了第二任台湾巡抚。
邵友濂在同治四年考中举人,先后在工部和总理衙门担任差事。几年后,沙俄悍然出兵侵占我国伊犁地区,清政府被迫应战,先是派左宗棠率兵讨伐沙俄军队,两年后又派遣使者出访俄国,与对方交涉。
邵友濂就在这支出访的队伍中担任了头等参赞一职。尽管清政府在和谈中没有占到优势,但邵友濂据理力争,为和谈付出的努力还是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后来,邵友濂还和张萌恒一同出使过日本。有了这些外交事务上的经验,清政府在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的同时,任命邵友濂为布政使,帮助刘铭传一起打理台湾事务。
6年后,刘铭传卸任,邵友濂顺理成章接班成为第二任台湾巡抚。
“现在史书上有很多关于邵友濂废止台湾新政的记载,说邵友濂是个保守派。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刘铭传的新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直接导致了台湾省财政赤字严重,入不敷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邵友濂才以务实为本,停止了许多新政的项目进行。但是在铁路、海防、机械局等项目上,邵友濂继续加大投入,因为他已经敏锐地看到,一海之隔的日本野心已露,随时准备吞并台湾。三年后,邵友濂被调离台湾省,很快日军进攻台湾,台湾沦为日寇的殖民地。可以说,邵友濂是比较有远见的一个人。”孙欣认为邵友濂遭受了不公。
明清两朝几百年时间,邵家开始渐渐从余姚向其他地方迁徙,如镇海等地也有了邵家人的身影。此后,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邵氏族人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归于沉寂。不过,民国时期新月派诗人代表,著名散文家、翻译家邵洵美就是邵氏的传人,而他的爷爷,正是邵友濂。
付费内容精选
更多
热搜
相关推荐
-
雁回时:越演越离了个特朗谱
端木赐香三糊涂 2跟贴 -
75岁刘统勋上朝途中突然暴亡,乾隆抚棺痛哭:他远胜儿子刘罗锅
史笔似尘钩 -
公司大裁员竟要裁掉我,收拾完东西老板问我管几个部门,我:5个
-
方寸堂局,竟孕育进士一批,这里大有乾坤
王君植寻龙 6跟贴 -
余姚:#邂逅春日梨花,莫负最美四月天!
浙江融媒体 -
湖南女大学生与父亲自驾游,母亲翻出纸篓的异物后,崩溃大哭
-
他是清朝头号倒霉进士,8个长辈先后去世,24年披麻戴孝不间断
观景说史 1跟贴 -
缅北医疗船揭秘!比电诈区园区还可怕,1万条鲨鱼在船下徘徊
-
大妈进理发店问洗头多少钱,没想到小伙直接说“洗不了”
探山城 3482跟贴 -
天空硬糖消
-
特斯拉FSD夜间110码通过维修路段,男子不停飙“国粹!
众横四海 8667跟贴 -
狠起来自己都炸!俄军炸毁别州水坝阻挡乌军
史政先锋 306跟贴 -
献花献柳,短松冈上诗文祭先贤,四川眉山三苏祠开启清明系列活动
红星新闻 -
余承东:想睡就睡 智驾不用摸方向盘
智能相对论 5946跟贴 -
男子当"黑户"27年后终于要有身份证了:最想搭一次动车
澎湃新闻 66跟贴 -
美媒:义乌商家眼中的美国关税
环球网资讯 223跟贴 -
农村出殡,隔壁邻居不让棺材从门口过,两家干起来了
动态新闻 2323跟贴 -
黑车惊魂,女大学生深夜被强盗司机带到了深山里的仓库欺负!
渲渲姐 -
妻子出轨健身教练,我用了最狠的报复,结局太解气了!
砚溪 -
我给退休的他当保姆,一年后,他向我求婚,我拒绝了
砚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