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英国留学归来的“wise”同学来电:武汉的英语标识蛮多都是错误的,看着别扭。那些英文错误,让人“羞红了脸”。记者在武汉街头探访,确实可见不少中英文标识“风马牛不相及”,“洋相”频出。(9月9日 《武汉晨报》)

英语标识出现伊始就一直为人所诟病,花样百出的英文翻译着实让人不知所云,不仅外国人看不懂,就是习惯了“中式英文”的国人也看得一头雾水。在国人英文水平已大幅提升的今天,城市街头仍频繁出现的英文标识错误,不仅让城市蒙羞,同时也拷问着城市管理者的责任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希望与国际接轨,中文标识的英文化首先成为了看得见的“国际化”。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的英文标识出现大量的错误是因为我们的英语水平低,可以被原谅,那么经过这么多年全民学英语的热潮,国人的英文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这个时候仍然出现如此多的英文标识错误,就不得不拷问一下作为城市管理者的有关部门,在做出这些英文标识时是否做过认真仔细的核对,是否经过严密的论证。倘若城市管理者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做出这些英文标识前,能够听取各方意见,真正遵照国际惯例和英语习惯,那么我们的城市就不会出现这么多让人“费解”的英文标识了。

城市设立英文标识,主要的功能是方便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如果这些英文标识连外国人都看不懂,看不明白,那么这些标识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英文标识的错误,说到底还是城市管理者责任心的缺失,要防止此类错误重复出现,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必须增强责任心,为城市管理的每一个细节负责,多一些责任,就少一些错误,别再让城市因为管理者缺失的责任心而“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