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黑龙江哈尔滨依兰县高级中学高二十七班学生未给科任教师买礼物,该班班主任冯超群对此极为不满,在班里公然向学生索要礼物并谩骂学生,现场录音中不乏“不要脸”“废物”等字眼。经依兰县教育局调查此事属实,撤销冯超群的班主任职务,停止教学工作,给予其行政记大过处分,该校校长也因负有领导责任而受行政记大过处分。(9月14日《京华时报》)

听了相关录音,感觉这位班主任真的生气了,而且非常生气。然而,其中一连串对学生的谩骂,不但让该县教育局局长张振宇听了后十分愤慨,更让公众大跌眼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因为教师节学生没送礼物,竟然会歇斯底里,破口大骂。该县教育局对其的处分是必须的。

但是,只要对这段带有方言的谩骂稍加注意,不难听出,这位班主任并非自己没有收到学生的礼物而发怒,而是她班级的学生没有给其他科任老师送礼物,于是感到自己这个班主任没有面子。她说:“我倒是次要的,你说你们不看一看我咋交代,人家别的班老师都买了,咱班没买你说我丢不丢人。”“别的班老师不都挨屋送了吗?人家科任老师没来就放在桌子上了,你们不知道吗?”

尽管这位班主任因恼羞成怒而有点语无伦次,但大概意思很明白:其他班级都给科任老师送礼物了,连不在的都把礼物放在了桌子上。如此看来,就她这个班级“啥也不张罗”,这对班主任来说,脸上确实有点挂不住。反过来说,如果其他班级乃至整个学校都“啥也不张罗”的话,这位班主任火气未必这么大。

这倒不是为这位班主任谩骂学生找借口。哪怕有一百个理由,老师慢谩骂学生是不可容忍的。但是,其中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是索礼,第二是谩骂学生,而后者是由前者引起的。那么,对这位班主任的处理,应该是二者兼而有之。然而,对这位班主任的处理虽然一点也不过分,但她的受罚相对于既成的送礼之风而言,却有点“出头的椽子先烂”的意味。因为,索礼是该校普遍送礼催生的,让这位班主任感到“我咋交代”的尴尬,是“别的班老师都挨屋送了”。也就是说,在某种不良的校风下,让这位跟不上趟的班主任恼羞成怒。

于是,人们难免会对主管部门对此的处罚“意犹未尽”。这样的处罚效果,充其量是惩罚了这位班主任那张口无遮拦的嘴,而对这起老师谩骂学生事件的根源没有深究。虽然“经依兰县教育局党政班子会议研究决定:责成依兰县高级中学教师冯群超将所收受的礼品、礼金全额退还给学生;撤销其班主任职务;停止教学工作;并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但更多收到学生礼物的老师却还在“闷声大发财”。

诚然,在当前的不良社会风气下,学校的送礼之风也不可能一下子杜绝。但是,联系到前几日的老师“微博炫礼”,足以给教育部门敲响警钟。在处理涉事老师的同时,更要狠抓师德教育,提高这些“灵魂工程师”的素质。否则,仅仅是烂了几根“出头椽子”,只会让这种发生在校园的腐败现象,变得更加隐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