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浦江网友“骑小轮的大伟”发了一条微博,引来众多网友关注:“为了政策,我也算是拼命了!对将来的儿子说一句:放心中考吧,爸已经帮你拿到加分政策了!”这条微博的背景是,早在今年7月,浦江县出台政策,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直系子女参加中考可获得加分。其中,献血4000毫升加1分,6000毫升加2分,超过8000毫升加3分。(9月24日《钱江晚报》)

无偿献血除了会收到一张献血证,还可能会有各种小礼品,但现在政策变了,除此之外还可以中考加分,浙江浦江县日前下发通知:家长献血达8000毫升,孩子中考加3分。无偿献血本来是一件公益事业,怎么会跟中考扯上关系?下发的通知是否具有现实效力?有关教育考试的通知是否经过教育部门的审核批准?假如通过审批,献血与教育招生考试联系在一起是否合理?

众所周知,无偿献血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公民是否履行这项社会公德也出于自身权力的主观意愿,是单方面的利益诉求,任何人不得采用强制性或诱导性行为诱使公民进行献血行为。中考是教育招生考试,有着明显的公平性和秩序性原则,将这两个看起来并无多大关系的东西强行“捏和”到一起,是否有失偏颇?首先,中考加分是否具有合理性?按照目前我国的中考制度来说,加分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献血就加分是不是也具有合理性呢?这项通知看似兼顾了献血者与教育者的利益,实则缺乏严重的可行性。

就简单拿献血来说,它的意义不在于加了多少分,而在于献血这件具有社会公益性行为的现实作用,挽救生命是第一要义。现在将献血和中考挂钩,超过8000毫升,加3分,先不说分多分少,单是8000毫升,按照正常情况,需要一个人献血超过十年才能完成。这些因素不但使得这8000毫升看起来十分的廉价,也使这3分看起来是那么的刺眼,想要给献血者一些现实优惠大可不必如此,硬生生地将社会公德和中考绑架在一起,不但使得公益事业的名誉受损,更会使教育事业蒙受不白之冤。

这种看起来一举两得的事情,实际上是在给双方抹黑,表面上看会增加献血量和公民献血的积极性,实则是在亵渎公益、娱乐大众,8000毫升的献血就换来中考的3分,还不如先前的免费血液的使用权来的实在。这种行为明显是将公众的社会公德与教育考试绑架在了一起,不仅伤害了公益,更是将教育的公平和秩序性置若罔闻。

再者说,通知的范畴涉及教育领域,下发前是否经过教育部门的批准?他的法律效力有几何?这种一刀切的行政手段与8000毫升和3分政策相比,究竟谁更廉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