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智慧城市进程还处于起始阶段。图为郑州市公交公司的全市公交运行监控系统

航空港区的发展、手机生产商的进驻、马云的河南布局……让人们对郑州的智慧城市建设未来充满希望。在河南,郑州的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也确实走在前列。然而,根据郑州市政府对智慧城市的日程安排,进展得并不理想。这位“带头大哥”时间紧任务重。

□东方今报记者 肖萌 奚春山/文

沈翔/图

◎省会的智慧城市任务

郑钧午最近很忙,作为郑州数字化城市办公室主任,几乎每天都有各种会议。数字化城市办公室是郑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牵头单位,每个智慧项目的审议、招标、设计、建设都需要身为领导的他亲自参加。

去年8月,郑州市政府就下发关于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文件:到2015年,将建设成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并具体了61项郑州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明确了内容和责任单位。

“2015”让郑钧午感觉压力很大。但同时,郑钧午又对郑州的智慧化充满信心,“智慧城市是个很庞大的工程,但文件中的要求和目标很细化。”

“经济、政策、基础设施郑州都是最好的。”河南省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委员会副秘书长张震说,以电子病历来说,早在2011年底,郑州就率先推行,而河南的各项信息和技术的推广,几乎也都是从郑州开始。

“如果郑州都建设不好智慧城市,下面地市就更建不好了。”郑钧午认为,郑州在基础设施方面是河南建设最齐全的,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应该最快、最全面。

◎“智慧”进展快

“信息孤岛”突破难

去年11月,菜鸟网络开始在河南布局其物流节点。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说,这是和河南2011年引进富士康一样的大事。可虽是全省举措,但最先享受“红利”的是省会人民。

因郑州开通郑欧班列,全国各地的货物都从这里周转。菜鸟的加入可以让电子商务的卖家查看配送公司的效率,选择不同的配送路径;买家则能够在电脑和手机上跟踪包裹的状态;而阿里巴巴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端处理,能更加有效辨识用户行为。因此,在郑州市智慧城市规划中,2015年郑州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总收入要突破5000亿元。

然而,“好的项目有时不容易推广,数据不好共享。”张震认为,虽有数字化城市办公室这个牵头单位

布局,但各部门执行的力度有时难保证,难以突破“信息孤岛”现状。

同一级别单位,每个局委都有自我保护意识,不愿公开和共享信息,牵头单位很难去落实项目。张震说,早在10多年前,郑州就提出来建设市民诚信评级系统,然而因各个部门诚信体系没有共享,导致该项目至今停留在起步阶段。因此,如何推动信息共享,是郑州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尤其要注意的问题。当然,其他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未来也会遇到这一问题。

相反,县、乡和社区则不存在这种情况,“小地方搞智慧化的优点就是一把手责任制,对于智慧项目和数据公开,县委书记一句话就可以进行。但和大城市比,缺点是缺少资金。”张震说。

◎多个项目未完成

时间紧任务重

去年8月1日,郑州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文件,并称要到2015年,建设引领辐射作用较强的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

如今距离2015年只剩几个月的时间,文件中提到的涉及基础网络、公共平台、城市管理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等六条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很多还未完成。

例如,城市管理水平目标提到,城市交通主干道平均车速超40KM/h、市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100%、全年PM2.5监测达标天数超国家、省标准……如今看来,短时间内完成目标有些困难。

因其中多个项目是跨部门多部门合作,这让任务加大了难度。以“人口基础信息库”为例,要求2015年以公安户籍信息为基础,融合人社、民政、计生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建立健全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主要标示的“人口基础信息库。”责任单位由市公安局牵头,成员单位有市人社局、民政局、人口计生委等。

“郑州市按照计划时间,要想全部完成目标几乎是不可能,比如其中一项是2015年政务公开信息网上发布率达100%,90%以上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这需要有部门牵头,再协调各个部门完成。”张震说智慧城市建设应一步一步来,而郑州虽优势明显,但设立的目标有点高了。

◎智慧程度水平不容乐观

在郑州,河南联通为郑煤集团建成了“智慧矿山”系统,井下生产的实时视频可以清晰、流畅地传送到智能手机上。通过操作智能手机,对井下人员行踪、安全状况、生产进度等了如指掌。“不说和北上广深去比,但相同级别城市郑州智慧城市建设算是好的。”郑钧午说郑州的城市智慧化水平已经算全国领先。

而张震并不这么认为,“河南的智慧城市建设速度并不慢,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发展水平远低于浙江等先进省份,和它们相比,郑州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顶多算中等。”

以浙江为例,早在2010年,省级层面就确定了推进“智慧浙江”建设思路,并启动以杭州、宁波为代表的6个试点城市,中国移动的4G最早在杭州试用,宁波的智慧社区建设更是成为全国的示范典型。

“说白了,智慧城市建设要想搞好,一是政府有钱,二是政府开放,有钱可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开放可以共享政府数据。”中兴网信方案总监韩小龙直言。

“智慧城市的建设第一层是建基础设施,设施完善后,再发展网络传输,建立数据中心,把数据应用到各业务单位。一线城市多是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早就很完善,我们为基础设施发愁时,人家已经发展网络传输了,怎么去比。”韩小龙说,仅宁波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就将投资407亿元。

(原标题:“智慧郑州”建设 目标定得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