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第十三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旅游法不仅对政府、旅行社提出了相关要求,对游客行为也明确作出约束。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要严格遵守《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违反上述指南和公约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将由旅游者承担。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旅游者有不文明旅游行为且屡次不听劝阻的,视为旅游法中所规定的从事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在此情形下,旅行社可以解除合同。如因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给旅行社造成损失的,旅行社可以向旅游者要求赔偿。
  而对于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长期以来,全国各地屡次发生个别游客在文物上刻字、在景区有不文明行为的问题,旅行社对此也十分头疼。
  “旅游法实施后在这方面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可以依法教育游客。”导游张小姐告诉记者,目前旅行社规定,在带团前会将《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或《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的内容明确告知游客,并说明违反上述规范时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旅途中遇到游客不文明行为,我们都会以法律的视角予以警告,效果比以前好很多。”张小姐说。
  回顾旅游法实施一年来文明旅游的情况,可谓喜忧参半。“随意拍”“随手丢”“随处毁”的不文明现象仍时有出现,类似于今年十一期间的北京天坛,拥有600年历史的汉白玉石雕遭游客攀爬踩踏,还有不少游客向石雕扔钱币和抚摸雕文以图吉利。
  不过,也有欣喜的一面。数据显示,2011年至今,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垃圾清扫量逐年减少,今年同比又减少一成。
  专家建议,应借鉴国外经验,处罚旅游不文明者做义工、志愿者,让不文明行为曝光在社会监督之下。同时要将旅行社和导游作为重要抓手,完善旅游团行前教育、告知制度,强化导游、领队在旅游过程中对游客文明行为的提醒责任。

(原标题:遵守社会公德违者或被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