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气质颇佳的女司机街头“顶牛”

互相撕衣服扯头发挠对方脸

很多人平时脾气一向很好,但一坐上汽车驾驶座,就感到烦躁不已;有的人开车上路,如果面对超车、加塞,就会说脏话甚至大打出手。这都是“路怒症”的表现。

江北法院梳理今年和交通有关的案件,发现不少事情的起因就是“路怒症”。昨天,江北法院对这些案件进行整理,发现有很多值得市民警醒的地方。

通讯员 孙 乔 记者 郑振国

漫 画 吴玉涵

1

路怒症后果

两个气质颇佳的女人

路上寸步不让撕扯起来

梁女士经营一家健康食品店,平时基本靠网络营销,在江北一处楼盘租住了一个商住房作为工作场所。她每天的习惯是将儿子送去幼儿园以后径直开车去公司上班。

今年3月的一天,她驾车行驶到平时停车的小马路时,左边一溜的咪表车位已经满满当当,而右边马路上不知道啥时候多出来一辆乱停的SUV汽车。

原本窄窄的马路,现在只能通过一辆汽车,而对面正好有一个少妇开着辆宝蓝色的豪车过来。梁女士原本想靠右让宝蓝色汽车先过,但此时紧接着后面又有一辆汽车尾随她而来,她无路可退只能等对面车子后退。

宝蓝色车的车主方女士戴着墨镜,似是很不爽的样子,在前方狂按喇叭,示意对面车子让开。梁女士觉得这女人特别没教养,也对着她按起喇叭。

方女士本是附近楼房的住户,那天她急着去上班,看到对面车主回应,她跳下车来,要求对面车子后退。梁女士无路可退,自己时间也很充裕,就坐在自己车里摆弄起手机。看梁女士对自己的指责置之不理,方女士愤怒地朝对方车子抬手就是一巴掌。

原本已被方女士骂骂咧咧惹怒的梁女士立刻冲下车去,双方发生口角。推搡过程中,两个原本气质尚佳的女人还怒扯对方衣服头发,方女士的美甲在梁女士脸颊下部划出了两道血痕。周围群众打电话报警,拉开两人。

不久后,梁女士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声称方女士划伤她的脸,造成其一定程度的毁容,请求法院判令方女士赔偿医疗费、美容费在内的费用合计近五万元。而方女士则辩称自己的名牌限量版服装被梁女士损坏同样需要索赔,最终经法院调解,方女士赔偿了梁女士800元医疗费。

2

路怒症后果

拐弯被抢车道生气

两司机路上开碰碰车

去年7月一个傍晚,宋某驾驶一辆速腾轿车与应某驾驶的福特越野车沿江北区槐树路口欲右转弯,双方因争抢车道而斗气,后宋某驾车追逐应某驾驶的越野车,在一银行附近发生刮擦和追尾事故。宋某为泄愤,驾车故意撞击已停靠在路边等候交警处理的应某的越野车,造成其车损坏,经法院审理,宋某犯故意毁坏财物罪,但及时赔偿被害人应某的损失,取得其谅解,最终免于刑事处罚。

3

路怒症后果

后车司机总是闪灯

下车抡棒球棍砸对方

上个案件前脚刚判,民一庭后脚又收到了个与此案事出同因的案件。

年轻气盛的驾驶员小李,在行驶的过程中,被老蒋驾驶的后车不停闪烁车灯。老蒋等不住小李的速度,趁对面无车压双黄线超越了小李的汽车。此时,小李觉得自己的车子似乎被刮擦了一下,立刻按喇叭示意老蒋下车,而老蒋并没有注意到这点继续向前行驶。

小李气急一脚油门上前追车,并在第二个路口逼停了老蒋的车。不像其他人想到第一时间报警,东北小伙小李逼停车辆的第一时间想到的竟是从后备箱拿出一根棒球棍,对着老蒋脑袋就是一棍,经鉴定造成轻微伤。

老蒋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声称自己不仅脑震荡还经常会有呕吐反应,要求小李赔偿自己8万余元总费用。最终经法院调解,小李向老蒋赔礼道歉,并给予老蒋2万余元赔偿。

问为何路怒

鸡毛蒜皮为何引发严重后果?

“路怒症”这个词近些年才在中文媒体上变得常见。但在美国,它已经让交警头疼多年。

不管路人、乘客,还是司机,每个人都对大拥堵深恶痛绝。集体轰鸣的马达,大量排出的尾气,不知尽头的等待,光是这三样就足够让人抓狂的了。假如此时再有一句寻衅的口角,或者一个侮辱性的手势,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为什么一些平时看起来和善的人,一旦开车上路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吵架吵到脸红脖子粗?为什么马路上的肢体冲突屡屡见诸报端?

汽油味让人“疯狂”

引起司机发怒的原因很多,比如说气味的影响就很显著。

埃及开罗大学的研究员阿玛·金纳维通过实验发现,汽油味会让老鼠变得更有攻击性。令人注意的是,无铅汽油比含铅汽油作用更明显。

平时积怨路上爆发

除了气味,平时积郁情绪的集中爆发也是个重要原因。

大家都知道,人在拥挤、嘈杂、禁锢的环境里会变得易怒。那么在拥堵的公路上,不良情绪和记忆就像燃料;让人易怒的情境相当于助燃剂;争吵和侮辱性的手势则是引火石。

与普通汽车肇事案件不同,这类案件发生之后,绝大多数肇事者并不回避责任,都愿意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些肇事者的情绪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持续激动狂躁,不断地向警察重复着令他愤怒的理由;另一种则是深刻忏悔,他们为自己当时的情绪爆发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惊恐。

这和许多撞车司机试图极力减轻自己责任的推脱行为有显著反差。

如何让自己不犯路怒症?

下面是三条最实用的建议:

在你情绪不好的时候,尽量不要自己开车出行,而是选择公共轨道交通。

如果你每天出行距离不是太远,而无论公路或轨道都堵不堪言的时候,请你选择自行车或者步行。因为当汽车速度比自行车还慢时,你的情绪很难控制在不爆发的范围内。

当你在驾驶室里看到别的车挑衅超车时,千万要记住,那并非针对你,而是那个驾驶员的固有习惯。在这种时刻保持情绪淡定,只会对你有好处,而不会把你引入争吵甚至打斗或撞车的麻烦里去。

法官说法

在上述案件中,当事人反应出的路怒症不仅仅是简单的社会现象,更是人们内心浮躁不安的隐射,“路怒”更多是一种迁怒,是将个人郁积在心的怨气或其他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路上的拥堵和磕碰只是导火索。

扔东西、刮划车辆、吵架之类的做法都无益于问题解决,还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轻者引起民事纠纷,重者则直接触犯了我国刑法,面对“路怒症”,开车族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出门在外,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与人和善都是良好的相处之道。

(原标题:两气质颇佳的女司机街头“顶牛”互相撕衣服扯头发挠对方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