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贤档案】

姓名:刘宪顺

年龄:51岁

家庭住址:洛阳市瀍河回族区西闸口街23号

感言:孝顺父母是人的天性和本能,父亲的健康是一家人最关心的事情。陪父亲下象棋让我感觉能让他的病情有所缓解,我会一直这样照顾父亲,希望他好起来。

刘宪顺的父亲刘持刚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被日本人的炮弹炸断了一条腿,几十年来都靠双拐生活。18年前,父亲突发脑梗,作为家中长子,刘宪顺不由分说,毅然挑起了照顾老人的担子。今年1月19日,父亲第二次脑梗,严重到看着刘宪顺都叫不出他的名字。如今,父亲已经90岁高龄,虽然每天吃饭、吃药还需要刘宪顺亲自照顾,但老人已经能回忆起以往的很多事情,就连下象棋,刘宪顺都不是他的对手了。

东方今报记者 牛犇/文

李书宝/图

为方便照顾父亲 在家附近工作

刘宪顺的家位于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的西闸口街,这里毗邻洛阳东车站,住户大都是本地人,大家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互相都很熟悉。18年前,刘宪顺才33岁,他的大儿子也刚满两岁。那时的刘宪顺可谓上有老、下有小,本是需要为事业拼搏的时候,父亲却突患脑梗,身为长子的他不由分说,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担。

刘宪顺的家庭条件并不好,西闸口街的老房子比他的年龄都大。刘宪顺记得,父亲第一次脑梗时,全家人都吓得不知所措,唯有他尽力保持冷静。那时正值春节前,虽然没有下雪,但气温很低。刘宪顺将父亲安顿在一辆三轮车上,亲自骑车把父亲送到医院。在医院,父亲两个多月没有下床,他就一直在病床前守着。出院时,医生告诉他,父亲的病还需要多锻炼,注意保养。

回到家里,刘宪顺专门负责照顾父亲的起居。尽管那时父亲的退休金也就180多元,刘宪顺每个月也只有200多元的工资,刘宪顺仍然尽量让父亲吃得好喝得好。知道父亲爱喝汤,他每天早上都会起大早去给父亲买饭。牛肉汤、丸子汤、豆腐汤,尽可能不重样。父亲自从生了病,刘宪顺就不再去太远的地方找工作了,转而在离家不到500米的郑州铁路局洛阳劳动服务公司工作。离家近了,照顾父亲也就方便了。

陪父亲棋场“厮杀” 十有八九不敌

刘宪顺知道,父亲在今年年初二次脑梗之后有很多事情都记不太清了,比第一次脑梗时的情况更严重,尽管抢救及时,但他站在父亲面前时,父亲都不知道他是谁。

父亲酷爱下象棋,这是刘宪顺早就知道的。他记得父亲年轻的时候,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邀上两个棋友来家里对弈,棋局进行到高潮的时候,两个人有凳子也不坐,双双站起来,聚精会神,棋子掷地有声。在刘宪顺眼里,父亲除了下象棋和写字,没有什么别的业余爱好,可如今父亲身患重病,无法提笔,唯独对下象棋情有独钟。

父亲生病之后,周围邻居偶有棋友仍登门拜访,但一周内也不过2到3人,且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为了不让父亲感到闷,闲暇之时,刘宪顺便会将棋盘摆好,陪父亲解闷。

他发现,和父亲下棋的时候,父亲精神抖擞,神情专注,一会儿眉头紧皱,一会儿又舒展开来,仿佛整个人生的磨砺、沧桑都融在这棋局之中,随后,岁月中的所有郁结又在棋局中慢慢化开,幸福的神采溢在脸上,精神便矍铄起来。刘宪顺感觉,这下象棋或许会对父亲的病情有所缓解,说不定能让父亲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

父亲的象棋水平不减当年,跟父亲在棋盘上“厮杀”,十局有八局刘宪顺会被“杀”得丢盔弃甲。刘宪顺知道,有自己陪父亲下棋,父亲的病会慢慢好起来的。

每日一孝

东方今报孝道使者:洛阳市残联副理事长 王海潮

行孝建议:孝义让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每个人生来都有父母,孝敬长辈,是亲情的传承,是家风的延续,是家庭的温暖。我的父母亲是用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和带动我的兄弟姐妹的,爷爷去世早,我们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孝顺奶奶,家庭和睦,现在我们孝敬父母亲,兄妹团结敦睦和善。全社会应共同关爱老年人,年轻的父母做好子女的楷模,倡导孝道,躬行孝道。

父亲的象棋水平不减当年,跟父亲在棋盘上“厮杀”,十局有八局刘宪顺会被“杀”得丢盔弃甲

(原标题:陪父亲下象棋 帮助老人活跃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