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源泉,同样也是每个人需要学习的榜样。近期,中国文明网联合国内多家媒体同步推出《好人365》专栏,每天讲述一位中国好人的感人故事。在宁波乃至整个浙江省,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典型。今天起,本报将不定期推出他们的事迹报道,让大家走近好人,分享感悟。

在浙江台州市海门街头,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街上,女士通常用右手提包,而且习惯包朝人行道边。原来,这些人大多听过一位名叫阮林根的社区警察上的安全防范课。

从不花钱的“心防”,到武装到牙齿的家庭防范“套装”……从警9年,阮林根利用一切机会向老百姓传授安全防范知识。最明显的变化是,2008年以前,椒江城区每年都有几十起针对女士的飞车抢包案件,但现在,此类案件几乎为零。 通讯员 周松 记者 樊莹

从群众的“出气筒”到“阮教授”

阮林根,1968年出生,现在是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分局海门派出所副所长兼衙门巷社区民警,曾获得省级乃至全国多项荣誉称号,2014年10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浓眉大眼,讲话利落,声如洪钟,这是2005年阮林根部队转业后,初到海门派出所衙门巷社区时给人的印象。

衙门巷社区为典型的城郊接合部,人口有1万多,其中出租房830家,还有121家企业,情况非常复杂。因为常发生赌博、打架、盗抢案件,老百姓骂声不断,让这位硬汉初来乍到有些“蔫了”。

阮林根说,一开始下去排查,群众爱答不理,天天吃“闭门羹”。想跟社区居民好好聊聊,结果变成了“斗地主”。有的人情绪激动,直指警察不会破案,还“养小偷”。

有一次,他收缴了一个小偷的工具箱,哗啦啦倒出来,全是盗窃工具。他一一弄明白后,把这些东西拿到了下一次警民恳谈的现场。

“这个工具专门盗窃电瓶车,我教你们怎么防……”话音未落,几十个人呼啦围成一圈。这次,阮林根没挨骂,他找到了跟群众打交道的诀窍。

此后每回讲防范,场面都很壮观,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甚至连学者、教授、同行也赶来捧场,有群众开始叫他“阮教授”。据粗略统计,听过阮林根讲课的人有3万之多。

教了9年防范知识,辖区盗窃案少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背挎包最安全吗?”

又到了阮林根手把手的教学时间,这次的主题是街边防范。

一个女同学主动挤到最前面,接过挎包,挂在左肩。

“不对,再想想。”阮林根摇了摇头。

话音刚落,另一个女同学接过挎包斜背在左肩上。

“这样背就对了。再想想,走在路上时,包朝哪边?”

见台下的人若有所思,阮林根拿过挎包斜背在肩上,说:“包应该朝人行道边,因为包朝内,不易被人抢包和偷钱。另外,一般走路我们靠右边,提在右手,可防飞车党盗抢。”

9年来,类似这样传授防范知识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阮林根习惯向大家演示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方法,再讲解防范技巧。

让人高兴的是,这些知识普及后,辖区内盗窃案急剧下降。

“能为老百姓做点事,很自豪”

现在,阮林根和他的警务室就是一个“群众服务中心”,警务室里有便民服务区、同行学习交流区、网上恳谈工作室、防范道具演示室,他的手机里有各种各样的为民服务电话,如打捞尸体、打狗、开锁、抓蛇等专业人士的电话。

社区居民不管谁有什么家长里短,都要找阮林根商量商量。从警以来,他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就有200余起。“阮林根联合调解室”的工作模式,还受到各级领导和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谈到成绩,阮林根很谦虚。他说,小时候,自己的梦想就是当人民警察,现在如愿以偿,能随时随地为老百姓做点事,感到很自豪。

同步播报

两位宁波代表 有望登上“好人365”

看到这里,也许有读者会问,宁波代表何时登上“好人365”?

记者昨天从宁波市文明办获悉,目前,有两位荣获12月份“中国好人”代表,正在积极申请中。他们分别是生命尽头捐献5个器官救助他人的“天使奶奶”胡秀芝、信守承诺18年守护孤老的伊祥华。让我们一起期待好消息的传来。

(原标题:“阮教授”9年教3万人防盗防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