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内乡县检察院未检科科长李玉军

□75岁的魏德军老人见到街坊邻里常说:“不是李检察官帮俺做工作,俺这把老骨头早就丢在监狱里了。”

□2014年中秋节,李玉军收到来自某大学大二学生池某的问候短信:“不求最深,只求最浓;不求最早,只求最实;中秋节到来,送李叔叔最真最浓祝福,祝愿您全家幸福快乐!”

□针对张强的弱科,李玉军还买来语文、数学同步精读等书籍,一有空就过来辅导他功课。2014年上半年期末考试中,张强进入全班前16名。

一个人关键的不是他所处的位置,而是他找寻的方向。

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说:“不抛弃,不放弃,不盲行,方向比位置更重要!”

他叫李玉军,是河南省内乡县检察院未检科科长,从检18年来,他扎根基层,先后从事公诉、政研、民行、未检等岗位,摸索出一套独有的服务民生以情动人、对症下药、心理疏导“三部曲”,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阳光大哥”。

以情动人:老人再享天伦之乐

如今,75岁的魏德军老人见到街坊邻里常说:“不是李检察官帮俺做工作,俺这把老骨头早就丢在监狱里了。”

家住灌涨乡魏庄村的魏德军,三年前从5米高的铁路桥涵洞上往下扔一捆柴火时,不慎击中一过路中年男子头部致其死亡。被害人家属刘梅认为“丈夫是被魏德军砸死的,现在人都没了,必须全额赔偿经济损失”。民事赔偿双方寸步不让,刘梅一气之下报了警。警方立案侦查后,魏德军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公诉人李玉军在翻阅这起命案的卷宗时,陷入沉思:为什么刘梅非要拿到大额赔偿?为什么魏德军宁可进监狱,也不肯出钱?是不是其中另有难言之情呢?

经多次上门与当事人沟通,李玉军得知魏德军是个低保户,家只有三间土房,交不出数万元赔偿金。刘梅还有个刚考上大学的儿子,“如果没有这5万元赔偿金,我儿子就会因交不起学费而被退学,我怎么对得起孩子他爹。”刘梅流着泪向李玉军说。

李玉军又引导她说,按刑法有关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老年犯,最多能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魏德军即便被送进监狱,但他没有能力给付那么多赔偿,如果揪着不放,你儿子前途也被耽误了。

随后,李玉军多次与团县委联系,通过“资助大学生爱心救助”行动,为刘梅的儿子争取学费每年1万元,院干警又主动捐款2000多元,资助刘梅儿子完成学业。经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刑事和解,魏德军被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适用缓刑。

在基层工作近二十年,李玉军深知生活中矛盾纠纷避无可避。但他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一旦闹上法庭,官司赢了,乡情没了。我们就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让他们彼此内心充满阳光。

据统计,近年来,李玉军就依法调解矛盾纠纷31件,其中重大疑难纠纷17件。

对症下药:“失足”贫困大学生痛改前非

2014年中秋节,李玉军收到来自某大学大二学生池某的问候短信:“不求最深,只求最浓;不求最早,只求最实;中秋节到来,送李叔叔最真最浓祝福,祝愿您全家幸福快乐!”

李玉军的思绪回到2013年2月。那是寒假里的一天,池某(17岁)、杨某、张某、赵某(17岁)搞同乡聚会,花光了身上的钱,杨某提议盗窃。四人先后坐班车在蓝田、西峡、淅川、内乡县洗浴中心作案各一次,共偷5000多元。后来四人在镇平县预谋作案时,被公安机关抓获,提请内乡县检察院审查批捕。

时任未检科科长的李玉军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发现池某、赵某还不满18岁,是在校大学生。池某的妈妈听说儿子在外犯事,从千里之外的甘肃庆城县山区连夜赶到南阳。

池某的妈妈见到检察官,便“扑通”一声,跪在李玉军面前,满脸是泪地说,她的家乡这两年遭受泥石流自然灾害,她儿子是村里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没想到受人教唆,闯了这么大的祸。

池某、赵某是未成年人,都因思想不成熟而误入歧途,一旦被批捕,将会面临被校方开除的结局,那将毁了孩子的一生,毁了这个家庭。李玉军心情非常沉重,于是他向检察长黄玉林提交了“不批准逮捕”的意见。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结束后,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院里对池某、赵某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处理。另外二人被依法判处了刑罚。

一年多来,在检察官和家庭双重关爱下,池某刻苦学习,痛改前非。他先后给李玉军写信20多封,写思想汇报短信、微信百余条,自觉接受思想改造。经过一年的考察帮教,最终对二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并依法封存了犯罪记录。

内乡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袁伟说,针对当前在校学生的故意伤害、抢劫、盗窃案件多发等特点,李玉军要求科里给每个涉罪未成年人“量身定制”不同的帮教方案,根据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经历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跟踪帮教。

心理调节:“问题少年”拨开心霾依然灿烂

自小在偏僻山区长大,考上县重点中学后因受网络的诱惑,加上父母离异不在身边,年仅14岁的男生张强(化名)染上网瘾,逐渐成了学校的“问题少年”,终因没钱购买网络装备而拦路抢劫被判缓刑。

张强获刑后,学校坚决要开除他。碰巧在一次“送法进校园”的活动中,李玉军得知此事,并结识了张强。李玉军多次找到学校的书记、校长“求情”,说服学校给张强改过自新的机会。

刚开始和张强接触时,张强整天低着头,不爱和人说话。李玉军得知,张强喜欢篮球,就经常约他打一两场篮球,一来二去,交上了朋友。张强很爱妈妈,但“出事”后,妈妈觉得儿子丢了自己的面子,不爱理他。

为打开张强“心门”,李玉军采取迂回战术,先做张强妈妈的思想工作,使她接受犯了错误的儿子,还劝她放弃了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主动配合检察官、学校一起管教张强。

李玉军不讲人生大道理,常与张强拉家常:“一个人摔倒了,如果你连爬起来的勇气都没有,怎么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你不学一门技术,将来怎么养活自己?”“不上进的人哪里找得到女朋友”……

针对张强的弱科,李玉军还买来语文、数学同步精读等书籍,一有空就过来辅导他功课。2014年上半年期末考试中,张强进入全班前16名,看着老师拿来成绩单,张强抬起头,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经李玉军努力,张强逐渐想通:积极改正才是今后人生目标,多学法律和科学知识才能走得更远。

李玉军看着张强的变化喜在心里,为了帮助更多的青少年,他提请院里建立了内乡县首个“问题少年”心理咨询基地———“阳光哥哥心灵驿站”“犯罪未成年人心理矫治室”。以此为基地定期为社区矫正的涉罪未成年人讲课,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心理辅导“谈话治疗”,使问题少年的明天不再有“问题”。

据统计,自“阳光哥哥心灵驿站”工作开展以来,李玉军已接收矫正对象7名,共进行问题少年心理辅导矫治30余次,无一重新犯罪。李玉军倡导探索出的“1+N”校园安全共建机制被河南省检察院推广,并被多家媒体报道。

(原标题:[一线人物]基层检察官李玉军:阳光“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