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允澄收藏的小儿书。

  每一本连环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和特点,而不只是简简单单地创作,看似简单的连环画背后其实蕴藏着丰富且悠久的历史文化。许多人受连环画 中 励 志 故事,英雄模范人物故事,童话寓言故事以及历史故事和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等的激励和影响,而逐步成长、成熟、进步起来。对于专业画家来说,那个年代看过、学习过、临摹过的连环画,又意味着什么呢?画连环画不是一件
  简单的事情
  采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杨允澄
  来自四川双流的知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杨允澄告诉记者,他在年轻时曾画了六年连环画,还曾经根据双流的好人好事,自创自编连环画。不过,画连环画并不像现在的一些卡通漫画,只要作者有灵感凭想象就能画出来。他说:“画连环画首先需要脚本,拿到后要熟读,并根据里面的内容进行实地考察,资料收集。”
  杨允澄介绍,当时的连环画大都只有两三个主要人物,“你要了解故事的内容背景以及人物的主次关系,这样才能对人物的造型有个定位。”
  人物造型定位有了,这还只是最基本的,还要去考察人物所处的年代,“脚本内容的人物,要找,去考证,比如画双流的历史人物图,唐宋元明清都有,就要去考察收集史书资料里的历代服饰、服装,包括文官、武官的服饰,妇女的头饰、衣服等等。此外还要去考证生活道具,如房屋、座椅等。”在杨允澄看来,连环画上的每个细节都要讲述那个时代的历史,不能混淆历史,把宋代的东西画到清代来。
  在创作前除了要做历史考证搜集史料的准备工作,如果遇到不熟悉的领域,还要进行实地考察。“我画过关于土改时期的连环画,这时候你就要了解土改的地点是在四川农村还是北方农村,这是不一样的。”
  杨允澄还透露,在他们那个年代,并不是谁都能画连环画,而且写脚本和画画的人也不同,大家分工明确。“出版社编辑会根据画家擅长的题材,给你不同类型的脚本。我当时画了很多抗日题材连环画,短篇较多,古装的也有。”
  功能丰富在阅读中
  了解历史文化
  采访人:成都民俗画家 戴树良
  连环画主要是通过连续的图画(图画形式可以是单线白描,漫画,油画,水墨画,剪纸,木刻以及国画等不同艺术形式)配合简练的文字说明和画面的吐白把一个事件或者故事图文并茂地表现出来,使人一看就明白,而且精简。
  连环画繁荣的时期,人们的娱乐生活相对简单,连环画寓教于乐的方式,成为许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重要读物。
  四川知名老成都民俗画家戴树良,还专门创作了一幅关于连环画的作品,作品中一群小娃儿正围坐在一家连环画铺子门口,津津有味地看着手里的小人书。“连环画在老成都叫连环图,里面的内容从古到今,既有中外传说,也有四大名著、抗战题材,故事性强。”戴树良承认,自从电视、互联网兴起之后,连环画就逐渐被动画片、卡通漫画取代了。“在我看来,卡通很简单,但以前的连环画就有故事,又深刻,有连续性,跟现在卡通很不同。以前的连环画是根据一部小说、故事,创作成脚本,再由画家把里面情节的精彩点表现出来,就串联成了一个故事。”
  戴树良回忆,当年成都很多街道都有连环铺,一两条街就有家连环铺,是那个时候的读书活动场所,大人、娃儿都会围坐在矮板凳上坐一排。“那时候连环画铺子会把当时的连环图封面,全部扯下来,贴在墙上,然后一一编号供大家选择。大家一般租来看,1分钱一本,厚的新的2分一本。有时候放学了,我们几个同学会一起去看,如果老板不注意还会偷偷轮换着看,看完就还回去。”
  戴树良说,连环画是50后、60后,甚至70后当时最喜欢的读物,既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也能学到很多知识。“连环画是将很长的小说,比如四大名著,浓缩之后的经典读物,小娃儿很快就能看完,而且里面的画也能增强记忆,让人印象深刻。”
  华西都市报记者荀超实习生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