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岁的邓卉,是成都市知名女子民乐团体《东方茉莉》的创始人,是如今活跃在国际上的四川交响乐团王牌女子新民乐团体《天姿国乐》的元老之一。出生于贵州贵阳的她,17岁考上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进入四川交响乐团(1996年叫四川歌舞团)当演奏员,从此就留在了成都,成了一个典型的来了就没有走的“外乡人”。华西都市报记者第一次见到邓卉,是元旦那天,她演出服外裹着羽绒服,短发裸妆,作为四川交响乐团《经典国乐进校园》项目负责人,她正在舞台下指挥第一次演出的准备工作。如果说舞台下的邓卉是认真、谦逊的,那么舞台上拉二胡的邓卉就是专注、热情的。“我是一个非常热爱舞台的人。”

凭借一腔热血 逐梦舞台

作为四川交响乐团的骨干,邓卉经常到各地访问演出:她曾经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总部,为世界各国的联合国官员做“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专场演出;俄罗斯中国年专场演出;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迎接奥运新年晚会;泰国与中国建交35周年大型纪念演出等活动,还为很多到访中国的国家元首,以及我们国家的很多领导人做过演出。丰富的演出经历使她获得众多荣誉,其中包括五个一工程,文华音乐奖等。

为了舞台,邓卉放弃了很多。大学毕业后,由于专业成绩很优秀,邓卉受到了很多单位的争相邀请,可是邓卉满腔热血,所以毅然选择了当时条件待遇很差,试用工资每月只有200多块,住一个7平方米小琴房的四川歌舞团。1999年邓卉自费到中央音乐学院跟中国二胡教育家刘长福先生学习。在北京,为了节约钱,她住在一个近郊的小旅馆,每次到中央音乐学院上课都要先坐公交、然后坐地铁、最后再走路,得花2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因为那段时间顿顿都吃方便面,以至于我现在闻到方便面那股味儿就会反胃。”回到小旅馆,除了睡觉,所有的时间她都用来练琴。

2005年在瑞士日内瓦湖畔,邓卉和团队小伙伴们,每晚都有三场演出,密集的演出中她的左手指被拉得全部撕裂,尽管如此,但是她没有丝毫的懈怠,而是缠上胶布继续演出。“为什么要这样?”邓卉无数次在心里问,然而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她,“既然选择了做一名职业演奏员,那就该把最好的音乐呈现在舞台上,不惜代价。”

组建新民乐乐团 走遍震区

邓卉回忆了自己与民乐的30年故事。“学习传统音乐近30年,从舞台表演,到组建女子新民乐组合、建乐团,到后来做幕后,再到做二胡演奏教育,可以说我经历了民乐近20年的兴衰起落。”

2000年,女子十二乐坊声名鹊起,邓卉也在同年与几个小伙伴组建了一支新民乐组合,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都大受欢迎,一时演出不断,收入直线上升。之后,四川交响乐团也顺应潮流,成立了女子新民乐组合“天姿国乐”,由邓卉担任二胡主奏,从2002年开始,她就经常受到委派,到很多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邓卉说,这之后的10年,是她登上舞台以来民乐最鼎盛的时期,2005年她自己组建了“东方茉莉”新民乐组合,2007年又找赞助注册出资,把这个组合升级成了一个拥有20多个美女团员的民乐团。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邓卉跟随交响乐团前去灾区参加慰问演出。利用演出的空闲时间,她还带领“东方茉莉”的团员到红十字会当搬运工,之后又带节目去慰问一线救援的部队。“地震的所有重灾区我们几乎都走遍了,但是我们所做的这些比起那些战士来说太微不足道了。”

经典国乐进校园圆音乐梦想

接下来几年时间,邓卉全力投入到二胡教学当中。“我发现小孩的可塑性非常高,你带领他们走入古典音乐的天地,他们很快就能融入其中。”也由此,邓卉产生了做传统音乐从孩子抓起这个想法,“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不知道传统艺术为何物,很大原因是他们没有机会接触这些高雅艺术。”于是邓卉想给他们创造机会,也想借此能培养一些民乐真正的传承者,培养一批古典音乐的忠实观众。

2014年3月开始《经典国乐进校园》活动正式开始筹备。2015年1月1日,筹备了近一年的《经典国乐进校园》第一场演出,正式在四川电子科大附属实验小学拉开序幕。演出结束后,邓卉显得有些兴奋,她告诉记者:“《国乐经典进校园》活动,是以完全免费的惠民形式在各中小学演出的,我们计划在2015年走进成都市20所学校。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圆孩子们的音乐梦想,让他们足不出校园,就能欣赏到一场高级别的音乐盛宴。”

华西都市报记者 荀超 陈羽啸实习生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