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2014年中国国内电视荧屏,电视真人秀节目几乎占据了各大上星卫视的周末黄金档及次黄金档,从歌唱梦想到背着背包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寻找真爱到婆媳关系大作战,再至麻辣鲜师智斗顽劣学童、野外生存大冒险……各种类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瞬间百花齐放,令人应接不暇,而中国电视观众的欣赏水平似乎在一夜之间被“拔高”,进入“看秀”、“品秀”期。

本文将择选具有代表性的节目为例,就2014年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节目形态、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概述,以期给广大电视工作者一些启迪。

一、电视真人秀节目含义及国内发展状况概览—“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类型的出现,严格来说可追溯到2000年6月中国首个独立制作的节目—广东卫视《生存大挑战》。2000年至2004年的导入期内,涌现出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幸运52》、湖南经视《完美假期》、东南卫视《步步为赢》、浙江卫视《夺宝奇兵》等真人秀类节目。导入期的节目类型较为单一,野外生存类、野外游戏竞技类占据大半江山。2005年,一句“想唱就唱、我最响亮”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表演选秀类节目将“造梦”推至一个高峰,在取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后全面开启了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成长期,《梦想中国》、《加油,好男儿》、《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变形记》等真人秀类节目层出不穷。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31家省级卫星电视频道,2014年共有70多档电视真人秀节目播放,平均来看几乎每月都有5档左右开播,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二、2014年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类型梳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表演选秀类

从2004年《超级女声》开始,“选秀神话”目前已走过跌宕起伏的十年,如今已霸气难寻。于是表演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率先进入了自我探索、扬弃阶段,具体表现为节目制作开始走高端化路线;选手的选拔需要经历“层层筛选”;制作、播出方式出现“录播为主、直播为辅”等多样变化。

2014年的表演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在题材上有了可喜的突破,以歌唱选秀为主的节目向音乐更本质的层面进行开掘。例如《中国好歌曲》则直接将关注点聚焦到歌曲本身,打破了歌唱选秀类节目十年不变的歌手选拔路线,剑指“歌曲”这一被忽略的元素,其独辟蹊径的选材视角令人拍案叫绝。

2.户外生存、竞技类

2014年国内户外体验、竞技类真人秀异军突起,可谓全面开花,单就引进韩国版权或中韩共同开发的节目,便有《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爸爸回来了》、《奔跑吧,兄弟》等数十档节目,同时引进美国版权的《极速前进》也取得了不俗的口碑。户外生存类节目打破以往摄影棚的限制,利用真实户外空间大做文章,将深嵌其中的“友情”、“亲情”、“成长”等诸多内核放大,彰显出别样的人文关怀,例如《爸爸去哪儿》、《人生第一次》等“亲子类”节目。

3.感情生活类

对美好爱情与幸福婚姻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感情生活类真人秀节目抓准这一主题,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百里挑一》等老牌节目为代表,迎合时下生活节奏的“快相亲”模式,颠覆着中国人的婚恋观。可喜的是,以《如果爱》、《真爱在囧途》为代表的生活约会类节目出现,使得婚恋节目走出室内摄影棚,向真实的空间进军。从“相亲”到“过日子”,开拓出一个新的空间与领域,《如果爱》通过明星虚拟婚姻生活的方式,将“新婚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行记录,传递爱的真谛。

4.生活技艺类

同以上提到的类型相比,生活技艺型真人秀节目的数量略少,但其专业性强的特点,又吸引了特殊需求受众的关注。家装题材为主的老牌节目《交换空间》,明星跨界时装制作节目《女神的新衣》,明星厨艺竞技节目《星厨驾到》等,以其高度的专业化和精品意识,成为2014年国内真人秀节目中一支独具魅力的队伍。例如《女神的新衣》着重于视觉表现,首将裸眼3D技术运用于电视节目舞台设计中,并联手知名国际品牌进行现场竞拍签约,开创了国内原创类电视节目高端化的先河。

5.教育类

“寓教于乐”,是中国人对教育与娱乐关系的传统认识。如今,脱离教育意义的纯娱乐难免显得空洞无物,缺乏灵魂,而一向严肃、正统的“教育”与“娱乐”相遇后,顿时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国成语大会》等教育类节目的成功,在荧屏上刮起一阵文化类“中国风”。继成功推出教育体验类真人秀节目《变形记》后,湖南广播电视台推出原创类教育真人秀节目《一年级》,以全新的视角、记录式的手法,加以娱乐元素,开启一段萌娃鲜师校园成长之旅。真实性与戏剧性交错,综艺元素与社会思考相结合,形成2014年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特殊符号。

三、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一:节目同类化,竞争无序

对策:创新

当2013年度《快乐男声》惨淡落幕时,业界不少人士纷纷慨叹—选秀已死。

创新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电视人作为引导舆论、彰显时代精神的主体,在创新方面更应具有使命感与责任感。因此,为了避免电视节目同质化倾向,应在节目的研发创作方面多下功夫,将创作重点放在内容上,坚定“内容至上”的理念,尤其从节目源头上做起,选择积极向上、健康的节目主题,摒弃假大空的形式堆砌;同时培养高素质、多元化的研发创作团队,发展多维度的风格和流派,开掘更富特色的节目类型。

问题二:价值观定位偏差

对策:社会价值为先

当前,部分真人秀节目内容过度娱乐化、戏谑化,偏执地追求经济效益,传播低俗、媚俗、庸俗的价值理念等。甚至于有的节目让参加者“出丑”来博人一笑,通过大量的“喜剧”、“虐星”、“审丑”的低俗恶搞内容赚取收视,这种畸态是需要警惕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作为电视艺术类型中的一个分支,电视真人秀节目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成为社会百态的“发秀场”、社会价值的“守望者”,坚持宣传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节目不能为了迎合大众而一味让步,要秉持健康的社会立场,寻求社会核心价值观与节目内涵契合之处,将节目的社会价值摆在首位。用娱乐的方式来传达生活正能量,使受众精神境界有所提升,才是电视艺术的终极追求。

问题三:“洋为中用”、“水土不服”

对策:“中国化”改造

面对“舶来品”,从业者应当自觉进行民族化、本土化修补,维系自己民族文化的“根”,对节目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乐观善良的民族精神,“中和”的文艺观念等都是值得在电视艺术中运用的。例如在教育类真人秀《一年级》第七期节目中,学生们随老师进行了一场游学之旅,体验中国古代私塾教学,学习中国古典文化,传承了健康文明、高尚美好的民族精神。当然,电视艺术的民族立场不是封闭,也不是猎奇的民俗展示,电视工作者要构建符合本民族欣赏习惯的文化,创造与时俱进的电视作品。

问题四:缺乏产业化运作能力,节目制作力量不足

对策:产业化、系统化、专业化培养

国外电视节目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使得我国电视工作者认识到节目创作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可以向系列化、品牌化发展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的系列化推出,《一年级》、《女神的新衣》等同名手机游戏的同步出现,巡回演唱会、“大电影”项目的上马,都体现真人秀节目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但这种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并非所有的制作者都有这种全局运作的能力及意识。后期产业链的开发需要专业创作团队的推敲打磨,与节目内容的契合度也需要认真考量。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真正能反映生活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真人秀节目的创作脚踩虚拟与真实两端,于亦真亦假间带给观众以生活的真善美。当电视节目的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和谐共鸣后,才能奏响符合时代精神,彰显民族魅力的最强音。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李腾林

作者: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