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消逝开始的。一步步走回去如一条河,路过一个村庄开始发光河里都是漏网之鱼,它们有一个名字:藤而春天是一个骗子。我爱你,老骗子
  它们在春汛里没有吐籽所以我不能给你一个孩子。我爱你。骗子
  是的,我想给你土地和天空……
  —《我爱你》
  38岁的余秀华,来自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因为出生时倒产,脑缺氧而造成脑瘫。今年年初,写了16年诗的余秀华一夜间名声大噪,《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等诗在网络上“病毒般蔓延”,引发文坛的“喧哗与骚动”。
  2月上旬,余秀华应邀来到成都,她逛了杜甫草堂,去了白夜酒吧,在方所读诗,每到一处,都会遇上热情的读者。余秀华的父亲余文海表示,“秀华的两部诗集都正式出版了,还挣了9万多元版权费。她成功了,我特别高兴。你看我们家今年的团年饭,比往年多加了三个菜哩。”
  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新文:
  不是她写得多么多么好而是完完全全写到了我的心里
  11月11日,《诗刊》公众微信平台推介余秀华诗歌的第二天,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新文看到了余秀华的诗,他很激动,产生了要帮余秀华出诗集的想法。2月初,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秀华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上市,第一版15000册很快供不应求。
  记者: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余秀华诗的感受吗?
  陈新文:我是在晚上10点在《诗刊》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她的诗的,当时的感觉很异样,不是说她写得多么多么好那种感觉,而是感到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这样打动人的作品了,完完全全写到了我的心里。我当时很激动。后来又看到介绍说她身体上有残疾,更觉得惊讶。
  记者:在诗集出版前,你曾说,为余秀华出版诗集,亏了也值。为什么这么说?
  陈新文:当时这么说,其实首先是考虑到能出现这样的作品不容易,值得出版。另外,她的创作环境不是那么好,想着我们这样也能提供一点帮助。现在诗歌的出版本身就不太容易,一般的印数也就三五千,所以我们在出版之前肯定会做好心理准备,不过我们心里还是有数的,她的作品就算亏,也不会亏多少。
  记者: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已经上市了,市场反响如何?
  陈新文:我们从第一版到重印只间隔了一天。第一版印了15000册,基本上是供不应求,这次考虑到临近过年,暂时只重印了8000册,预计年后可能还会增加。
  记者:你怎么看待余秀华的迅速走红?你觉得跟她的“脑瘫”有多大关系?
  陈新文:之前也有媒体问过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如果仅仅是依靠一个标签的话,影响力和吸引力只能是暂时的,只有真正依靠作品本身的力量,影响力才会长久。余秀华之所以能引起大家长时间的关注,恰恰是因为她的作品在很多人的内心引起了共鸣。
  记者:现在有人质疑,“脑瘫”诗人余秀华的走红,迎合了大众 “消费痛苦”的心理。你怎么看待这些争议?
  陈新文:我想这种质疑是有偏差的,持这样看法的人,也看低了大众的审美取向。文学性作品是有它的审美特性的,而不是像一般的炒作随便拿个噱头就可以引起关注,两者有本质的差别。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大众馆主编杨晓燕:
  她写诗没想过索取什么就是幸运地被推到大众面前
  《月光落在左手上》是余秀华最新面世的两本诗集之一,杨晓燕是诗集的责任编辑。杨晓燕说,这本书的缘起是在西安出差时通过微信读到了旅美学者沈睿的文章《什么是诗歌:余秀华—这让我彻夜不眠的诗人》,当时自己非常激动,于是立即想要找到余秀华本人。
  记者:《月光落在左手上》上市以来,市场反响如何?它和之前余秀华的成名作 《穿过半个中国去睡你》风格上有什么变化吗?
  杨晓燕:读者好评还是一边倒的局面,这本书销得非常好,亚马逊排行榜昨天排到第七,当当上排到新书榜第二名。也没什么变化,《穿》也写得不错,有热情,有冲击力,有感染力。
  记者:作为余秀华诗集的编辑,你对她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印象?
  杨晓燕:好多年没读到这么好的诗了,太让我惊艳了。她的诗开篇都写得非常好,这本诗集收录的140多首诗歌每一首都有写得很好的句子,都非常感染人。她的诗显露了她的才华,天分,太好了。
  记者:余秀华迅速火了,坦白来讲,你觉得她身上“脑瘫”的标签起了多大作用?
  杨晓燕:认真说一下这个问题,她看上去挺健康的,挺年轻的,没有任何和常人不同。其实整个使用微信的群体都是有文化的,农民工这些还是不太会使用微信这些,大部分人转发她的诗都是被震动、感染到了灵魂的深处。她身上的种种标签对她的出名是有影响的,但不是主要的,媒体宣传报道她,这些标签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真的,因为这样更有新闻性啊。但是我之所以一定要当她这次的编辑,是看到她的文采,而对于她来讲,即使再不幸也不该成为出书的理由。
  记者:有人说诗歌不应该和网络联系在一起,这样稍显浮躁,你是怎样看呢,你觉得网络写诗是否该提倡呢?
  杨晓燕:这也是一种误区,这都是资深创作的过程。有人觉得出版难,门槛高,所以书就好,而她先写在本子上再用微信发出去就不好。有一次很多媒体采访余秀华,余秀华说:“那么多媒体都来,你们觉得我会欣喜若狂,但对不起,我没有。”她并没有浮躁。她写诗从没有想过索取什么,就是幸运地被推到大众面前。
  天府早报记者陈俊段祯实习生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