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部门频频“试水”移动互联网,据新京报记者统计,仅近两年,全北京市至少有20多个政府部门推出官方APP。不过,记者体验17款“政府APP”发现,一些APP更新不及时,或者在手机系统升级之后无法使用,成为实际应用中的“僵尸APP”。

政府开发服务民众的APP,这种意识和精神值得表扬,但花大力气开发的软件为何沦为“僵尸APP”更值得我们深思。从笔者的日常使用经验来看,一个优秀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日常使用类手机APP必须同时具备人性化的操作体验、准确的市场定位、优秀的性能以及丰富内容这几大要素。我们大多数政府工作人员或许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是“行家里手”,但几乎都不具备APP开发的专业背景。即便将APP开发外包给软件公司,政府工作人员也很难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准确的转达给开发人员,无法准确将服务对象的需求转化为软件开发的“核心标的”,无法对开发出来的APP进行专业评估。

“僵尸APP”的出现除了上述“硬件问题”,关键还在半吊子服务意识等“软件问题”。看到了APP移动互联网时代发挥的便民服务作用,却更多的将开发APP视作提高政绩的“法宝”;只知道投了钱搞开发却没花心思做需求调查、做善后维护、做体验升级。和“僵尸官网”的泛滥一样,“僵尸APP”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人民)(来源:法制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