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宁波足球,上点年纪的球迷都记得十多年前的那段辉煌时光。不过近年来,虽然校园足球和业余赛事办得红红火火,草根球队银博俱乐部也刷新宁波业余球队历史首次打入足协杯,但和早些年相比差距甚大,“我很喜欢足球,可阿拉没有职业队,只能看其他人玩了。”有球迷如是说。记者走访调查后发现,现阶段的宁波足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 施代伟 郑乔 摄影 记者 贾东流
【编者按】
中国足球曾是各大脱口秀和相声节目吐糟的对象,或许不久的将来,这一状况会发生改变。
眼下中国足球正在加快发展步伐,国务院今年3月推出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它意味着中国足球将迎来历史上最大的改革。在这轮“足改”大背景下,曾有过短暂辉煌的宁波足球能否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今日起,本报将推出《阿拉足球梦·宁波足球原生态调查》系列报道,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宁波足球发展现状。
A
宁波的足球氛围曾有多火热
球迷太激动“惹事”,富邦体育场曾被禁赛
近年来,宁波业余足球赛事越来越多,如今已有城冠、甲乙级和甬超等固定赛事。而最传统的甬城足协杯,已举办30届之多。参赛队伍中,不乏一些有想法有作为的球队,比如柏人艾与银博等。上个月,银博在客场拿下武汉东风本田,赢得第二轮坐镇主场挑战中甲职业球队深圳宇恒的机会,继续刷新宁波业余球队征战足协杯的历史。
据了解,银博的主场选在宁波华茂学校体育场,赛期定在4月中旬。如此一算,自2008年后,宁波市区唯一的万人级别的体育场——富邦体育场,就再没有踢过职业足球赛事。据悉,这块场地建成第二年是其最辉煌时——1998年2月举办亚俱杯(亚冠前身),当年大连实德在这里2:1击败了韩国球队浦项制铁,成为治疗“恐韩症”的先例。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因为激动的球迷乱扔杂物,这块场地还被亚足联禁赛一年。“我们已经很多年没在宁波看过职业联赛了,如果能有一支自己的球队,那多好,我肯定每场都去看。”在记者走访中,不少球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火车头迁到宁波首场比赛,3万人观战
而此次银博选定的主场——宁波华茂学校体育场,它曾是在此之前的宁波足球史上最后一支职业队——华奥队征战了3个赛季的主场,留下过宁波足球发展的足迹。它好比一个省略号,是一个“未完待续”的存在。
1997年,宁波富邦体育场落成,原天津火车头俱乐部由杉杉集团冠名,将宁波带入了职业足球的版图。当时宁波的球市有多好?“记得火车头第一场比赛,上座3万人,可谓爆满。”宁波市足球协会副秘书长俞学丰,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据了解,当年在这里征战的李毅尚未成为“大帝”,年方十八。可惜,这支培养出了李玮峰、李毅、曲波等知名球员的球队,仅在宁波征战了不到一年便以降级收场(甲B到乙级),之后球队也出售了很多有才华的年轻球员。
2003年,甘肃天马将主场迁到宁波,摇身一变成为耀马空调,但它的表现如同当时中国最大牌外援保罗·加斯科因一样,没有丝毫亮眼之处;2004年,王珀带着“西北狼”陕西国力移师宁波,与前两支职业球队一样,在这里不到一年也宣告降级。
2005年,慈溪中豹进入乙级联赛,宁波才算有了本土注册的职业球队;此后一年,华奥登场亮相,与中豹还曾奉献两场“宁波德比”。“我们当年也是有德比战的。”俞学丰回忆道,“可惜华奥打了3年,最后还是因为各方面支持不够,解散掉了。有些球员现在还在参与我们的业余联赛。”
B
宁波足球的现实有多“骨感”
从小学到高中 踢球孩子的数量在递减
身为宁波市足球协会副秘书长的俞学丰,江湖人称“余教头”,他为宁波足球“效力”已十载有余。最近,他正忙着2015年校园足球的赛事准备工作。相比去年,今年的校园足球参赛队又有增加,各个年龄组共计142支队。“赛程安排得眼花,仅仅小学男子组,4天就要打287场比赛。”余教头办公桌上,堆放着厚厚一叠赛程表。
作为足改方案中最基础的项目,发展校园足球让人看到了来自金字塔最底层的希望。但记者也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从小学组到高中组,随着教育级别的提高,球队却越来越少。以宁波为例,去年58所学校参与校园联赛,有小学33所、初中13所,但高中只有8所。
对此,余教头的理解是:“毕竟小学的数量本来就比较多,再者,初中和高中开展(足球活动)没那么容易,有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这其中所谓的“客观因素”,最直接的便是来自学校、家长两方面的压力,体育运动与学业产生的冲突一直都是难解的题。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参与足球,都是抱着“让他玩玩、锻炼身体”的心态。
曾可灌对手十几球 现在根本打不过后起之秀
校园联赛再红火,目前没有一条真正为小球员们准备的上升通道,让很多家长“抗拒”自家孩子踏上足球之路。
“10年前,很多高中的学生暑期自发来参加5人制比赛,最多的时候有20几支队伍。”俞学丰回忆道,现在越来越少了,“还是升学压力所致。考个好大学,毕竟是对孩子们未来最好的保障。”据了解,目前宁波大学足球特招生几乎没有了宁波本土的生源。
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不力,最直观的就是省运会的表现。“2006年以后,宁波的青少年足球可以说没落了。以前我们省运会上是可以赢杭州队的,现在却已经打不过像衢州、丽水、温州这些城市的队伍了,它们过去可都是宁波队的手下败将。2004年的时候,我们是能赢对方十几个球的。”
俞学丰说,究其原因,这与其他城市日渐重视也有关系。据记者从其他城市的同行处了解,通过从绿城梯队买球员的方式打省运会,以前打不过宁波的队伍成绩都有了起色。“宁波往职业队输送和引进的力度相比之下,显得单薄许多。”俞学丰坦言道。
专业足球教练奇缺
有的只是凭个人热情在培训
往年的校园联赛,记者曾多次进行实地采访,接触过很多学校的教练。不过,他们的主要身份还是某某老师。“宁波真正的校园足球教练,其实不多。这方面的资源我们十分紧缺,很多学校都是体育老师带领孩子们去练习和比赛。”俞学丰说。
在专业教练缺乏的情况下,体育老师先要按照既定课时完成授课任务,然后还要撮合和锤炼一支球队,必要时候还得挨个去球员家里走访,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对他们来说,这些本职以外的工作,并没有额外的补贴或奖励。
“所以说很多体育老师的积极性也不高,各个学校情况不一样,拨下来的资金也有限,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俞学丰坦言,球队有没有专业教练,在校园足球联赛中就能看出差别。拥有专业教练的几所学校,如宁海实验中学等,实力绝对堪称一流。
而就算有了专业教练,其积极性往往也会受到一些生活因素的影响。一些教练训练学校的球队,几乎是完全凭借自己的热忱去工作,他们不等同于学校教师,并没有编制。没有“福利”和“良好待遇”,也很难会有专业教练持续、长久地在校园足球培训这个岗位上“义务”干下去。
(原标题:宁波万人体育场,已八年没踢过职业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