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荣

  “我有一台祖传的西洋座钟,想找专家帮忙鉴定下,看看到底值多少钱,你们能帮忙吗? ”日前,家住合肥的陶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询问手头收藏“宝贝”的真假和价值。
  陶先生告诉记者,这台座钟已在家中收藏了很多年,眼下因为一些原因手头紧张,急于出手,但没有好的渠道。而且,陶先生对这种西洋座钟的价值也不清楚,想请报社帮忙鉴定。 5月7日上午,陶先生带着“宝贝”来到报社,记者看到,这台西洋座钟高约30厘米,包括支架、底座和圆形冠状透明玻璃罩,表面清晰,保存完好,座钟做工精细,背面有一极细金属丝悬吊钟摆,钟摆很沉,形状似现在的吊灯。
  当日上午,记者带着陶先生来到安徽藏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鉴定。该公司鉴定专家陈杨表示,根据底座的锈迹和做工的情况,这台座钟应该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真品,系欧洲制造,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据了解,这台西洋座钟一般被称为四百天钟,也叫年钟,意即上一次表弦,能走一年的时间。座钟被玻璃罩保护,能看见里面的全部机械构造和走动的情况,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水晶钟。
  “它的底座是铜质鎏金的,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因为时间久远已被氧化,色泽变黑,但玻璃罩保护内的底盘依然色泽清晰,金光闪闪。表盘材质有珐琅,且镶有金质圆点,座钟的用材好工艺精美,保存也很完整,值得收藏。 ”陈杨说。
  记者了解到,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钟表,是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码窦进贡给明代万历皇的皮套钟。其早期的进口产品,都是供给贵族和上流社会的,与普通民众无缘,只有到了清同治年间,德商代理人成立了亨达利钟表眼镜公司,专营德国钟和瑞士表,这才渐渐地在中国大众的中间阶层开始拥有。
  老座钟的集藏近年来已在国内起步,具有很大的收藏空间。国际上收藏老座钟的的人不少,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专业的投资者,特别是近几年来老座钟的市价上扬,已现出了较好的升值前景。 2002年北京潮海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上,一座法国产景泰蓝表面的名画座钟就拍出了76万元的高价,特别是那些具备工艺精致、造型独特的古董西洋座钟已在国内逐步走俏,开辟了座钟收藏市场。
  得到了专家的认可,陶先生非常高兴。眼下,陶先生还是想将“宝贝”出手变现,有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拨打本报热线电话联系。图为陶先生家传的西洋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