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围绕主城区雨水、污水“无缝隙、无积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管理目标,全面启动并加快实施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彻底解决老城区雨污水合流、强降雨易涝和污水直排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资4.9亿元,改造面积156平方公里,铺设各类管线880公里。改造难度最大的老城区芝罘区需改造面积42.75平方公里,已改造24.3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73亿元。

该市统一规划、科学设计。一是统一规划。将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作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烟台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要求,市县两级分别制定改造计划,明确改造区域、改造面积、投资计划、改造计划等,分年度、分区域逐片实施、逐年改造。二是同步实施。将雨污分流改造与老城区旧城改造、道路改造结合起来,管径设计、管线走向等着眼未来15年以上城市发展规划,根据流域面积和服务人口数量进行前瞻性设计、一次性改造到位,避免重复施工,减少改造投资。三是科学设计。由养护管理单位和设计单位联合对改造区域进行设施普查和施工图设计,充分发挥养护单位对排水设施分布、走向熟悉等优势,使改造图纸更加准确完善,并能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科学调整管线走向、埋深等,确保设计科学合理。四是优化方案。改造施工前,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到沿线单位、街居入户走访等形式,听取市民对施工时间、整治范围的意见建议,优化施工方案,科学安排施工。去年以来,市区城管部门共征集并采纳群众意见建议85条。

该市科学组织、规范管理。一是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市区雨污分流由市级统筹,坚持“重心下移、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综合施治”的原则,明确区级职责划分、改造进程、施工顺序、管径标准、雨污水走向等,统筹调度、同步实施,确保各区域管网逐年配套完善、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将雨污分流改造纳入区、街及相关部门政绩考核,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参与和配合改造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改造工作顺利实施。二是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坚持人性化管理,科学安排施工方案。其中,交通路口及重要路段夜间施工,住宅小区及独立住宅白天施工,学校周边利用放假期间施工,尽量减少施工对市区交通和市民生产生活影响。养护管理单位从改造伊始就全程参与,了解改造点位、地下管网分布、走向等,施工一段验收交接一段,确保后续管理质量。三是规范施工、精细管理。施工前通过新闻媒体、社区公告栏提前告知周边市民,采取半幅施工、交叉施工、昼夜交替、流水作业等方式,加快施工、缩短工期。加强现场管理,规范设置围挡、安全警示标志,分段施工,及时回填、清扫路面和洒水处理,每天召开现场总结会,每周汇总、每月通报,保证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该市整合资源、齐抓共管。一是统筹协调。市县两级分别成立由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城管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通报会,加强与公安、规划、财政等部门和辖区政府及镇街等沟通协调,落实职责分工,限期办理审批手续,做好基层动员工作,确保工程按计划、路线和目标稳步推进。二是督导考核。出台了《烟台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综合考核办法》,将雨污分流改造列入市县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政绩考核,逐年列入年度投资、建设和养护计划,落实改造养护费用,为改造顺利推进提供资金保障。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5.05.18 刘平(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