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孙宏涛今年3月在京创立了“大家医联”平台,这个被外界称为中国首个“体制内医生集团”的多点行医医师互助平台,不仅开创了体制内医生创业的先河,更为行进中的医疗改革打开一扇跨越体制内外的“传送门”。

“接受现实,坚守理想”

5月27日下午,孙宏涛像往常一样走进诊室,等待他的是长龙般的队伍。

“有时整个下午甚至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休息了。”孙宏涛说,因为心血管疾病紧迫性较强和危险性较高,所以患者和家属相对比较焦虑,医生要“被钉在椅子上”一整天,即使这样还会有患者要求“加号”。

相对轻松的门诊日背后,是“压力山大”且更加忙碌的手术日。流水线般的手术要从中午持续到深夜,几台手术下来12个小时的“站功”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每个手术日后,都会有一些力不从心和无奈。当自己过度劳累时,根本没有精力思考怎样才能更为有效地服务患者。”孙宏涛说,如何让患者省时间、让医生更加从容等疑问从那时起就埋在心底。

“留学让我有时间思考”

2008年至2010年,孙宏涛获得去德国心脏中心学习工作的机会。该中心不仅是心血管领域权威的专科医院,而且还是一所“众筹”医院。“它更像是一个培训中心,因为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中青年骨干医生,并将他们输送到欧洲各地的医院。”孙宏涛说,在这里他看到与国内截然不同的现象,技术如此好的医院病人数量却在逐年递减。

带着疑问,孙宏涛利用业余时间走访了数百平方公里内的多家中小型医院。“每50至100平方公里会设立一个心脏中心,医生水平都与首都相当。”孙洪涛说,医院的合理布局让民众不需要到首都就诊,而且遇到疑难杂症,德国心脏中心的自由执业医生可以根据需要到各分中心会诊。灵活、开放的医疗模式深深地触动了孙宏涛。

“不试错,怎么对”

“我看到许多体制内医生具有丰富的职业想象力,然而受限于政策体制瓶颈难以施展。”孙宏涛说,直到去年,终于等来了机会。

2014年国家和地方相继鼓励探索建立医生自主创业制度,除了允许开办诊所,还在不断放开多点执业政策。

今年3月4日清晨,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思考,孙宏涛在微博上发出声音:“北京首个多点行医医师互助平台启动,首期创业诊所项目征集合伙人,您不需离开体制,您平等享受股份,只要您有一颗创业的心,我们一起努力!”

“短短三十分钟后,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电话蜂拥而至。”孙宏涛说,这一刻我感受到体制内医生群体对于多点执业的巨大需求,同时也收到了来自基层医院、患者的合作请求,双方的需求让孙宏涛更加有自信推动这个“前无古人”的尝试向前发展。

孙宏涛认为,“总要有人去试错,过去公立医院体制总是让患者感觉是铜墙铁壁,在政府大力改革的当下,我们已经率先在墙上开了‘传送门’,希望借助平台让优秀医生到基层、到需要的地方去。”孙洪涛说,即使未来这种模式真的错了,也希望试错的结果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据新华社)

  作者: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