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直接处理8000余信访案无一引发涉稳事件

  成都检察官童勤“三心”守望正义

图为童勤热情接待当事人。

□本报见习记者葛晓阳 本报记者刘子阳

温和的笑容,诚意的目光,坚定的信念,她待群众如亲人,群众也视她为邻家大姐。她就是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处处长童勤。

从事控申检察工作13年来,童勤先后参与处理信访案件两万余件,直接审批处理8000多件,组织并参加检察长接待160多次,没有发生因处置不当引发的涉稳事件。

  三心换三心控申也有情

控告申诉检察工作,主要是接受群众举报、控告、申诉,办理刑事申诉、国家赔偿案件等,纷繁复杂,而且经常处在社会矛盾交汇的风口浪尖。童勤悟出一套独特的“三心”工作法:将心比心、耐心、细心。

“要消除与上访人的对立情绪,只要将心比心,疏通情绪,然后耐心倾听诉求,设身处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分流案件,细心释法,就没有解不开的心结”。童勤相信,只要以此“三心”,就能换得群众的安心、舒心和对检察机关解决问题诚意与能力的信心。

2012年6月初,凉山彝族自治州10余人采取堵门、静坐等方式,连续多日冲击成都市检察院,其中还有两位身体虚弱的老人。6月4日下午,其中一位70多岁的婆婆突然因病倒地。

童勤立即通知120现场处置、送医。一直到22时许,童勤还在医院为婆婆喂水、拿药、穿衣,忙前忙后。婆婆被她所感动,直对她说“谢谢你,闺女”。之后的上访中,这位婆婆再没有过激举动,事件最终得以平息。

“一个与牢骚和烦恼打交道的工作,用心去做,就成了一个充满人情和感动的职业”。童勤说,控申部门作为联系群众的窗口,绝不能成为神情冷漠的摆设,而应在守望正义中展现法律的力量和情感。

  以诚相待化解信访积案

除了接待来访群众,童勤所在的控申处另一项职责是办理刑事申诉、国家赔偿案件,确保司法机关公正执法。

“回顾这些年的工作,真正让我感到压力的,其实是看起来为数不多却十分费劲的三四十件信访积案。这些信访大多属于经依法处理仍缠访缠诉的重复信访案件”。童勤说,她始终坚持严格依照法律和程序处理这些信访积案的同时,做到以诚相待,尽其所能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2013年1月,64岁的张女士到成都市检察院上访,控告某基层检察院20年前办理其父张某案件过程中滥用职权,在没有立案的情况下扣押财物,并称10年后其父自杀也与此有关。

童勤审查后发现,办案单位审批手续完善,询问过程合法,不存在滥用职权行为。为妥善处理,童勤积极加强与张某家属的沟通,拆解分析张某的诉求,认可其诉求合法合理的部分,说明其诉求于法无据的部分,指导该案依法进入申诉程序。最终,检察机关返还了与扣押清单同等数额的款项,当事人当场表示接受。

据了解,2013年至2015年,童勤分别牵头梳理成都重大涉检信访案件35件、26件、34件,这些案件全部由成都市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包案,极大地推动了信访疑难问题化解。目前,各级交办通报的涉检信访积案已全部解决。

  认真经营兼顾事业家庭

近年来,童勤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四次,个人二等功一次,荣获“四川省优秀女检察官”等荣誉称号,2013年荣登“中国好人榜”,201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官”,2015年当选为首届“守望正义——群众最喜欢的检察官”。

这么多荣誉证书和奖杯中,只有一个奖杯被童勤骄傲地摆在家里小书房的书架上,那就是成都市妇联、市精神文明办颁发的优秀文明家庭奖杯。

“这是对我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子女的一种褒奖,也是对和我一样认真经营家庭的女性的肯定”。童勤说。

一直以来,童勤不但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还默默肩负起家庭的担子。她会给儿子烧她拿手的椒辣鸡,会搀扶年迈多病的母亲散步,会帮作教师的丈夫做课件,丈夫时常到单位接送童勤,也成为羡煞旁人的风景。

“童勤改变了我对先进和模范的认识,或者说她赋予先进模范新的时代内涵,不仅敬业、专业,还能兼顾家庭与事业”。童勤的丈夫喻敏说。

(原标题:四川成都检察官童勤:“三心”守望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