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唐万贵文/图

李俊书记(右二)陪同依法治省工作循环检查组视察龙眼井法治文化公园

法制宣传进乡村,一名群众在向工作人员咨询相关法律问题

法治天下浮雕墙吸引市民学法

扫描法治公园内设置的石刻法律二维码

  邵勇 本报记者 唐万贵 文/图
  全国普法办日前公布了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名单,西昌荣登榜单。据悉,西昌是凉山州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为西昌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西昌进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荣誉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成绩的背后凝聚着西昌市党政领导的集体智慧,凝聚着西昌司法行政部门及创建成员单位的心血和汗水。
  扬帆起航,踏上新征程,西昌锁定法治建设新目标—创建全国法治市。
  实行党政同责
  强力推进全国法治市创建
  “去年以来,西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坚持主动思考、积极作为,不断将依法治市工作推向纵深,使法治中国在西昌‘接地气’、‘有灵气’,为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加快建设繁荣幸福新西昌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西昌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依法治市办主任宋程凡告诉记者,西昌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始终把创建工作和依法治市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西昌市按照“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6字方针,早在去年初就积极探索“党委统揽、全市联动,突出重点、创新举措、点面结合、全域推进”的依法治市工作推进机制,响亮地提出了“10+5”模式,扎实推进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西昌建设,并锁定了创建全国法治市的奋斗目标。
  “推动党政同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为此,西昌市把全国法治市创建工作实行党政同责,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评体系。该市各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都成立高规格的创建领导小组,高效推进各自的依法治理工作创新发展。市依法治市办切实履行创建工作主体职责,加强了创建活动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西昌市投资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委依法执政能力和市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民族地区发展实际的法治建设之路。“下一步,西昌市将把创建活动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开展督促检查,促进创建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创建活动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评,推进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力争早日把西昌建成全国法治城市。”宋程凡说。
  创新开展“法律十进”
  筑牢跨越发展基石
  “打‘黑车’、‘网上订票’违约、‘横穿马路’马路交通事故……在西昌旅游遇到等等问题如何妥善解决。”慢步在泸山山门,你会惊喜地发现,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法治动漫墙。据悉,这是西昌市倾力打造的邛泸步道法治动漫长廊,该长廊用艺术的手段将深奥的法律条文,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动漫形象,让市民在游玩中就能感受法律的魅力,掌握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识。
  这仅仅是西昌市法律“十进”“进景区”的一个缩影。“为推进全市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开展,西昌在省、州‘法律七进’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实际,创新增加了送法进景区、进协会、进家庭,即‘法律十进’活动。”西昌市司法局局长沈勇向记者介绍,该市制定了《西昌市“法律十进“工作方案》、《西昌市“法律十进”三年行动纲要》,创新开展“法律十进”工作。全市各部门、乡镇迅速行动,细化了措施,明确了具体目标和开展方式,为有序推进普法工作夯实了基础。
  会前学纪学法制度常态化,推进法律进机关。市委中心组已开展集中培训法律知识6场次;组织全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专题法律培训两次,一次村(社)党支部书记、村级干部法律培训;各部门、乡镇办公会学习法律法规近千次;全市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以网格化建设为抓手,开展送法进社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社会网格化管理为抓手,针对管理服务工作中面对不同群体有目的性的开展劳动保障、工资待遇、司法救济、“禁黄、禁赌、禁毒”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制发《西昌市典型案例宣传手册》、《法治西昌、法治教育口袋书》。
  整合资源,推进法律进企业。开展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巡讲活动,集中为园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共计20场次;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已指导68个企业聘用法律顾问。
  加强法律进寺庙,引导宗教活动与社会主义法治相适应。定期送法进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场所,对主要教职人员进行集中法律知识培训,初步建立宗教人士常态化学法制度。
  推进法律进乡村,营造基层良好法治氛围。大力推进乡村普法“六个一”工程。全市37个乡镇6个街道办都设立了一个法制辅导站、一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组建一支法制宣传队伍。231个行政村都设立了一个法制宣传栏、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70%的村民小组培养了一名“法律明白人”,为10余万农户发放了一张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卡。组织普法宣传队20支、普法讲师团100余人次、法律服务小分队60支,深入到西昌市各乡镇机关、农村集市、村委会开展普法宣传。
  强力推进法律进学校,抓好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在全市各个中小学中建立法制副校长制度,推动中小学校法制教材、师资、课时、经费、考试“五落实,探索建立了青少年法制警示教育基地,解决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缺少固定场所和缺乏具体生动方式的问题,以“健康成长”“禁毒防艾”等为主题,采取上法制课、挂横幅、贴海报、发资料、写作文、现身说法、知识竞赛等形式,在校园上法制课200余场。
  大力推进法律进家庭。深入开展“小手牵大手”我给父母讲法治故事、“法律服务进家庭”方便你我他等活动,狠抓法治细胞建设工作。针对老、弱、病、残、困的家庭,由市司法局牵头开辟了困难群众法律服务绿色通道。
  以法治文化建设为基础,深入开展法律进景区。该市先后打造了一大批法治文化阵地。
  切实加快法律进协会。2014年以来,该市已在个体协会开展《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培训12场、老协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讲座8场,各种农民互助协会法律讲座20场。帮助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建设、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引导协会树立自律意识,有效确保各协会依法、依规健康发展。
  扫扫二维码就能学法
  法治文化建设获点赞
  “嘿,法治文化公园微信弄得真不错,有《物权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规,在逛公园时,还可以学习相关法律……”游客王先生在龙眼井法治文化公园“扫一扫”后,惊喜地发现二维码下隐藏了法律。
  “还真管用,这个不错,新潮又实用!”今年初,省司法厅副厅长史红平调研该市法制阵地建设时,掏出手机体验一把法治二维码后赞许地说。
  “文化公园注重运用‘新媒体’展现法治文化新魅力。利用二维码信息量大的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板块设置了二维码。”西昌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游客只要拿起手机扫描旁边的二维码,就能知道每部法律的完整内容,法治文化就保留在手机里了。这样就使法治文化公园具有了动态互动功能,让法治文化公园与市民“心贴心”。
  龙眼井法治文化公园位于西昌市中心城区,公园南北宽56米,东西长160米占地面积6826平方米。整个公园投资近200万元,在原公共休闲公园的基础上加入法治文化元素,进行精心再设计、再施工、再雕琢。法治文化公园共分为主体“法”雕塑、法治天下浮雕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展示区、学法亭和名为《规矩》的小雕塑、法治箴言走廊、法制小故事和法治宣传栏等六大板块。该项目是西昌市委、市政府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重大举措,是用以传播法治文化、展示西昌法治建设成果的民生设施,更是该市开展学法用法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
  据悉,去年以来,该市先后投入200万元巨资成功打造了“龙眼井法治文化公园”“邛泸步道法治动漫长廊”“凤凰村法治文化长廊”“白沙村法治动漫墙”“彩虹桥法治文化墙”“月色风情小镇宪法主体广场”等一大批法治文化阵地,全面增强了法治文化建设的影响度,投资500万元的“城西法治廉政文化公园”正在全力打造之中。同时,还开设“身边的法治”“学法知法守法”“法治纵横”“以案说法”“法治热线”“法治经纬”等专栏,形象直观地宣传与全市中心工作、群众生产生活、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法治信息。
  作者:唐万贵
  (来源:唐万贵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