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博士妈妈现身说法并急切呼吁

阅读提示

4月21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份有关“苏浙沪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的研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1000多名8到11岁的儿童进行尿液检验,结果显示:近六成儿童检出尿液中含有抗生素。这个问题涉及医疗、合理用药、食品种养殖等多个环节,起因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有关儿童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日,省城某大学的一名博士妈妈,用自己孩子的诊疗经历以及心路历程,请求记者帮忙呼吁:“为了孩子,请慎用抗生素!”

妈妈的自白书

人物:熊妈妈(化名)

身份:山西某大学博士、讲师、9岁孩子的母亲

早起上学,7岁的小熊突然肚子疼,匆匆住院诊治

2013年11月,太原的天渐渐变冷。一天早上,我叫小熊(化名)起床,小熊稍作了一下挣扎,说:“妈妈,我肚子疼。”心想,不会又是不想上学吧?这么一想,便没有细问,只是帮她把衣服穿上。可就在这时,我发现小熊疼痛难忍,根本下不了床,顿时慌了起来。

来不及洗漱,匆忙带孩子前往最近的一家二甲医院,挂了专家门诊,医生说是腹腔淋巴肿大,需要输液一周。其间,小熊的手一直捂着肚子右侧,我问医生不会是阑尾炎吧。于是我们又到了外科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医生确定不是阑尾炎,而且内科医生说腹腔淋巴肿大消消炎就好了,没多大事。

然后,小熊开始青霉素加头孢抗生素的住院治疗。住院第3天,医生说小熊的症状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样,腹腔淋巴肿大不会消了两天炎还下不去,需要加大抗生素剂量。我们也不懂啊,医生怎么说就怎么做吧。但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小熊接着连续3天高烧39度到41度,每次发烧都是灌肠退烧,然后输液。中间还经历了若干次内科外科会诊,可小熊的肚痛却越来越重。疼的时候,根本无法入睡,整个身体屈成一团,嘴里一直喊着妈妈。

连续输液5天没有效果后,我们将小熊转到太原一家三甲医院,当场被确诊为阑尾囊肿,直接住院入外科。

记者感言:俗话说痛在孩身,疼在娘心。很多时候,孩子生病时,家长着急却一点也帮不了孩子。而现在一些医院对病人极度不负责任,一切诊断都依靠仪器来解决,花钱多不说,还不能安抚病患的心理,更悲惨的是还是误诊了。

转院治疗,多次收到病重通知单,每天输液达20小时

在三甲医院,医生说小熊已错过了阑尾囊肿的最佳治疗期,建议手术,并且告知我们由于肠内粘连太多,手术风险很大……闻听此言,简直是晴天霹雳!在先前的医院一直没说是阑尾的问题,现在做手术也不是不做也不是。看我们犹豫,医生建议我们先用抗生素消炎治疗,让孩子禁食禁水,随时准备手术。

之后,每天早上我们都会收到孩子病重通知单,要求给孩子立即手术治疗。这期间小熊每天输液长达20个小时,输到最后孩子一直叫唤胳膊疼,可医生说要想好就必须输液,而且是用国外最好的头孢进行治疗。第1天连检查带输液光费用就花掉6000元。因为一直担心手术有风险,所以小熊没有采取手术治疗。到后来,医生说已经不能手术了,只能听天由命,看孩子的个人造化能否扛过去了。当时,我连死的心都有了。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折腾,小熊已经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我们每次吃饭都要躲到病房外面悄悄地吃,孩子饿啊!

记者感言:那段时间,对于小熊一家来说,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很多时候,医患是需要共同商量解决病症的,患者乃至患者家属因为不懂医学,而医生又怕担负责任,双方顾虑太多,反而延误了治疗。或许,二者之间还需要一个更恰当的平台沟通。

病情终有所好转,小熊却因抗生素陷入另一种魔症

经过三甲医院的输液治疗,小熊终于不再那么喊疼了,我的心稍稍平稳了些。心里想着这下可好了,回去给孩子好好补充补充营养。

谁知,就在小熊准备出院时,我发现孩子两腿膝盖上像磕破了皮一样有几个小斑块,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生告诉我们,孩子得的是牛皮癣,而且说这个病跟滥用抗生素有关时,我真的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形容我的心情,真的是感觉天要塌了一般,孩子刚从一个鬼门关回来又要进下一个,先是误诊,然后是大剂量的输抗生素,最后导致得了更为难治的一种病,咱们的医疗也生病了吗?

没多久,小熊的皮损逐渐严重,头上、腿上、脚上长出好多新的斑块。一个小女孩得了这样的病,这意味着要告别裙装,长期埋在自卑的深渊,我该如何是好?有病乱求医,我开始像无头苍蝇,整日沉浸在网上查阅各地银屑病的诊疗及专家门诊。小熊的病情逐渐加重,精神状态、睡眠都非常不好。如今,我们一家都在配合医生学习治疗,痊愈的事我想都不敢想,只能努力把自己从一个理科博士转型成一个中医大夫,努力陪伴小熊做好身体康复训练。

记者感言:同为母亲,似乎我们什么都不怕,就怕孩子生病,尤其是生病后的无助和揪心。儿科又称哑科,他们无法言语自己的痛苦和病征,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医生。但记者百度发现,在国内,小孩感冒咳嗽,病情轻时,医生给开点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稍重就打针加吃药;严重就住院,每次一住就是7天。

儿科专家建议

人物:阴怀清

身份:主任医师、山医大一院儿科主任

多数人混淆抗生素和消炎药区别,并存在一些日常用药误区

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人每年用抗生素是138克,美国是13克,两者相差十倍左右,反映了我国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问题。

那么什么是抗生素?山医大一院儿科主任阴怀清大夫告诉记者,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目前已知的天然抗生素上万种,但很多家长在使用过程中对它们的认识尚不清楚,错误地将消炎药等同于抗生素。

阴怀清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来治疗感冒发烧、呼吸道炎症或者拉肚子等常见病的乙酰螺旋霉素、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头孢、红霉素、罗红霉素、庆大毒素、四环素、土霉素、诺氟沙星、金霉素等均属于抗生素,不是一般的消炎药。细心的人会发现,常被当作“消炎药”使用的阿奇霉素、阿莫西林、乙酰螺旋霉素等抗生素的药盒上都注明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胃肠系统不适;耳鸣、眩晕、耳聋等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再障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或者肝、肾毒性反应等等毒副作用。

门诊输液已成百姓就医习惯,抗生素服用如果超过一周需重新诊断

“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但是门诊输液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的就医习惯,就医观念的错误是目前国内抗生素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儿科用药成为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

对此,阴怀清建议,孩子若发生了呼吸道炎症、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多数是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抗菌药,需要多喝水、休息等;如果发高烧,可以用泰诺等退烧药;若孩子病得很重,发高烧,精神很差,家长不要自己随便用抗菌药,要去医院,这是基本原则。当然,国内医生比较喜欢住院治疗,尤其是遇到专家排队患者多或家长又比较强硬的情况时,有些大夫会选择遵从家长请求,以免承担责任,这也是目前存在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儿童,药物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诊断、病情、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得出,既确保抗生素很好地发挥作用而又不对机体产生危害,认为儿童用药即为简单的成人剂量减半的概念是错误的。根据不同药物在人体内吸收代谢和生效的速度不同,抗生素有6小时1次、8小时1次或12小时1次的,家长应严格按时给患儿用药,切记不能随意更改。在这里,想给孩子的父母提个醒,不要随便给孩子吃或输抗生素,感冒本身就有一个过程,7天好不了,就是2周。发烧时则最好采用物理降温,除非特殊病种,一般不超过38.5度不建议用退烧药或抗生素。另外,抗生素服用如果超过一周,就要重新诊断。

  本报记者 任志霞 版式/制图 刘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