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明存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是产煤大县,过去县财政收入主要依赖煤炭。近年来煤炭市场不景气,该县转变思路,建立了兴仁薏仁高效农业示范园,在特色农产品薏仁米上做文章。两年多来,县财政收入大增,农民富裕了,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近日,记者随全国农民报协会采访团一行,深入该县采访,随处可见坡地上的薏仁苗,郁郁葱葱,和绿色的大山交相辉映。

不靠煤炭靠薏仁

据了解,兴仁县是矿产资源富集地,全县煤炭已探明储量36.5亿吨,远景储量超过45亿吨,素有“兴仁煤海”之称,被列为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长期以来,煤炭产业是兴仁县的支柱产业,县里主要“靠煤吃饭”,财政收入单一。

随着近年来煤炭行业不景气,兴仁县财政税收严重下滑,财政吃紧。面临严峻的形势,该县不等不靠,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充分发挥当地的独特优势,发展薏仁米产业。

黔西南州农委党组书记周光磊向记者介绍,兴仁县是我国薏仁米的主产区,已有400多年的薏仁种植历史。薏仁米是我国传统的粮药兼用作物,素有“米中之王”、“生命健康之友”等美誉。

兴仁县看准薏仁米产业的发展前景,于2013年整合县内多家薏仁米加工和销售企业,建立了兴仁薏仁高效农业示范园。园区坐落在兴仁县城南街道,该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品炽说,该县秉持“山水相依、产城相融、农旅相生、景田相望”的理念,坚持走农业、加工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路子,按照5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了示范园。

该县将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加快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改变“一煤独大”的现状,8年替代煤炭产业。在未来8到10年,走上“生态崛起”之路。

打造农业示范园

陈品炽告诉记者,2013年开建兴仁薏仁高效农业示范园时,该县投入6亿元。目前,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引进了14家成熟的加工企业入驻,同时还按照抱团发展、信息共享的思路,引导11家薏仁企业联合成立了 “贵州兴仁薏仁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薏仁精深加工产业,形成完整的薏仁产业链。 2014年薏仁粗加工能力达到23万吨,精加工量达18万吨,产值达16.3亿元。

目前,兴仁县与清华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等10家科研院所就薏仁种植、开发建立了长期科研合作关系,已研发出薏仁精油、薏仁谷维素等16项产品,申报产品发明专利15项。

周光磊说,薏仁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区),出口到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全县实现薏仁米销售16万吨,占全球同行业市场份额的70%以上。

农民增收前景广

“薏仁是县里重点打造的产业,每个乡镇都种植,今年全县种植面积30万亩,规划种植面积50万亩,人均1亩(该县人口50万人)。 ”兴仁县副县长谭代武告诉记者。

该县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从农业中发展出加工业,拉动农业、带动服务业,有效拓宽农业就业增收渠道,预计3至5年建成的园区,届时将辐射136平方公里的农户,带动5个乡镇18.6万农民致富。

周光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建立了农业示范园后,薏仁米的“身价”一路攀升。以前,农民种植水稻,售价每斤1.8元,园区企业收购薏仁米每斤四五元,农民种多少收多少。如今,种值薏仁已成为本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薏仁种植在坡地上,适合山区,且不需要多少人力管理。亩产600斤,一亩地收入近3000元。农民收入比以前提高了2至3倍呢! ”周光磊表示。

此外,该县还有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贵州兴仁薏仁集团有限公司参股或持股。企业盈利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从中分红,也促进了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