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钧 杨骏)7月16日上午,满载后谷咖啡的首趟“渝新欧”后谷咖啡国际专列从团结村中心站驶出,预计14天后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未来,重庆将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把海上丝绸之路、长江黄金水道、陆上丝绸经济带连为一体,以咖啡为主要载体,打造“全球咖啡期货交易中心”。

后谷咖啡是中国咖啡行业龙头企业,拥有20万亩咖啡种植基地,已建成13000吨速溶咖啡生产线。后谷咖啡搭载“渝新欧”专列后,从重庆出发抵达德国杜伊斯堡用时约14天,比以往海运省去约三分之二的时间。

对重庆而言,咖啡的加工运输,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据重庆能投集团负责人介绍,咖啡产业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云南是中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区,想要在重庆建设咖啡大通道或咖啡现货(期货)交易中心,离不开云南的参与。后谷咖啡作为中国第一个本土咖啡品牌,是最理想的合作对象。在此基础上,重庆将努力实现对云南、东盟等咖啡资源的集中整合,最终实现经济增长。

据了解,谋划后谷咖啡和“渝新欧”的合作,是重庆能投、渝新欧公司、后谷咖啡三方于今年5月份渝洽会上开始的,而开行首趟“渝新欧”后谷咖啡国际专列,则是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的具体进展之一,也是努力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对此,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后谷咖啡与重庆合作,将促进我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首趟“渝新欧”后谷咖啡国际专列的开行,也将会是双方一次双赢的合作。

纵深>>>

重庆将打造全球咖啡期货交易中心

本报记者 陈钧 杨骏

在7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经信委、市物流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用“渝新欧”运咖啡到欧洲,仅仅是重庆涉足全球咖啡贸易的第一步,今后,重庆将利用后谷咖啡的集货能力,以及“渝新欧”这条欧亚国际大通道,打造世界第三大咖啡期货交易中心。

“重庆没有咖啡金凤凰,但重庆有咖啡梧桐树!”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胡路说。在很多人看来,要将重庆打造为“世界第三大咖啡期货交易中心”,几乎不可能,但在胡路等专业人士眼里,重庆万事俱备。

咖啡树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其生长对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纬度等要求非常特别,重庆不适合种植。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德国汉堡都不生产咖啡,但它们都是世界较大的咖啡集散中心。与它们一样,重庆也具有成为世界较大的咖啡集散中心的条件:区位优势明显、金融发达、人才济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渝新欧”国际班列双向开行常态化,“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已成为助推重庆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据后谷咖啡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后谷咖啡打算通过“渝新欧”运输3万-5万吨咖啡到欧洲,到2017年,这个数字将提高到25万-30万吨。而在3年内,后谷咖啡将把亚洲各国不低于100万吨的咖啡集中到重庆,然后通过“渝新欧”铁路出口欧洲,并尝试与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定位相结合,在重庆打造全球咖啡期货交易中心。

作者:陈钧 杨骏